简述家谱文化发展过程
国史与家谱共同点都以教化为务,勉人弃恶从善,去陋习,树忠孝;但又迂廻有别:国史是善恶并书,侧重“鉴治乱,示惩戒”以强制为主的“治国”功能;家谱侧重“隐恶扬善”,的“家丑不可外扬”的处事之道,研究人生经历,寻觅光耀门庭之路,以劝导为主的“齐家”功能。
早在甲骨文时期,就有族谱出现,那是帝王家的甲骨家谱,记叙非常简单,只记录直系血缘关系。
汉代家谱才进入发展时期,记叙范围扩大,除记世系人名,还记得姓起源、字号、官位;有横式分代分格顺序;以姓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叙世系及官位;家谱体制较前完善。
魏晋南北朝,家谱体制又有新的发展,婚姻集团的综合家谱开始流行,豪门士族在政治与婚姻享有特权,家谱以“宗族世系”、“姻亲世系”、“官位”、“墓地”、“承嗣”五大内容;“姻亲世系”记祖、父、子(女)三代世系人名及官位。
唐代家谱因战争而毁,特征不详。宋代前的家谱,都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独有,朝庭(政府)都设〈谱局〉,专管修(续)家谱事宜,申请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官阶级别,报请皇上恩准,方可修(续)家谱。未经许可私修家谱的,要课以重罚,管理甚严。平民是没有资格续(修)家谱的,或许就是每个家族追溯先祖,都有显赫的帝王将相或达官贵人记载的原因之一。
宋代是家谱发展的重要时期,朝庭(政府)撤销了“谱局”,每个家族都可以自行修谱,政府不加干涉。家谱文化才开始走进民间,但仍局限在官绅富户望族姓氏中。影响深远的当属欧(阳修)、苏(询)的谱例,典型的是上下五代记叙,称九代血亲。
元、明统治时期,家谱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又因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战乱频起。再加上明初“洪武赶散”(《明史》:明朝有驱散地方大族势力的制度,史称“洪武赶散”,从洪武年间一直延续到嘉靖年间)的影响,家谱发展仍然受到制约。唐、宋、元时家谱存量微乎其微,明代家谱已很少见。家谱的真正发展期当属满清康、乾盛世和中华民国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这时期的私修家谱。其体制和内容都比较全面,包括:谱序、恩荣录、世系图、世系谱、凡例、家法、族规、字辈、谱论、科举、祠堂、祠产、墓图、墓志、五服图、家礼、仕官记、传记、行状、志录、寿文、贺序、祭文、名绩录、契约、艺文、遗像、遗属、赞词、年表、余庆录、领谱字号等三十余项的百科全书,具有相当的教化功能。
据资料料介绍:字辈起源於明.洪武年间,因同名太多而令其使用行辈取名才出现的。之前是否出现字辈未考,参之。
今天的家谱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数字化成为主流,世系谱也有新的形式出现,典型的书写方法是:先书始祖族名,行次(父名某子(女),字号,生卒年月日,功绩(官名、职称等),配氏姓名(生卒年月日,功绩)生育子女名讳。有特殊贡献或重事件,还可附贴彩照表彰。
简单了解家谱文化发展过程,对寻宗求源有所帮助,在没有可信资料联接时,尊重历史现实,具体分析,尊重家谱原记主张,不主张完全去老谱化,因为我们还有许多没有认知或理解;同时也不主张完全老谱化,其中误笔或记事,要去伪留真。一般上下五代九族记载也是理想的认祖归宗范例。愿本文能帮助目前续修家谱的误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