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罗氏文摘

《堆上洞豫章堂记》卷四一

时间:2022/11/30 9:13:25  作者:*  来源:罗氏文化网  查看:2546  评论:0
内容摘要:卷四一 如是我闻之“湖南血洗”的传说故事关于“湖南血洗”民间流传说法很多且版本不一。湖南本是罗氏的发源地,罗子国遗民自被楚王从湖北枝江裹胁到湖南平江、岳阳等地后,特别是经历了秦王朝到汉王朝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罗氏后裔已扩展到湖南岳阳、长沙、衡阳等广大地域。在两千来年的历史长河中...

  卷四一  如是我闻之“湖南血洗”的传说故事

 

关于“湖南血洗”民间流传说法很多且版本不一。湖南本是罗氏的发源地,罗子国遗民自被楚王从湖北枝江裹胁到湖南平江、岳阳等地后,特别是经历了秦王朝到汉王朝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罗氏后裔已扩展到湖南岳阳、长沙、衡阳等广大地域。在两千来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后裔应该是枝繁叶茂,原有支系早应遍及湘中、湘南等地。而如今在湖南找豫章罗氏易,寻凌甫公世系、长沙郡世系等古代宗支难,其原因又在哪里呢?原因很简单,这与朱元璋 “湖南血洗”有关。

民间流传较广的常宁讲古版本:朱元璋在江西潘阳湖打败陈友谅攻后,一路势如破竹,亲率大军一路追杀至湖广行省南域,兵马行至鄂公界时,仓惶逃命的无辜百姓中,只见一妇人背个十来岁大孩子,拖个四五岁小孩子,艰难逃命。朱元璋策马近前斥道:“泼妇,好生无理,为甚背大拖小?”妇人抹泪答道:“夫家十四口,被杀十三人。大孩是小叔,小孩是亲儿。两孩皆不舍,愿留夫家脉。”说罢,泪如雨下。朱元璋大为感动,取杏黄旗一面叫妇人持归,并传令三军:插杏黄旗处,军马不得擅入,违令者斩。妇人不忍自保,将杏黄旗插在“鹅公大丘”(百担丘),急呼乡邻入田,一时挤满。军马环立,刀剑森森,但碍于王命军令,兵马不敢入田。有一手一脚未挤入田者,尽皆砍杀之。只留得一田人,那丘田叫鹅公大丘(百担丘)。可见杀戮何其惨烈!朱洪武血洗湖南,就留下这一丘田的人,湖南土著百姓才被保存下来。现在的湖南人绝大部分是江西来的移民。

朱元璋制造这一“血流成河、尸集成山”的残暴事迹后,欢天喜地做了皇帝。并做了两件相关的事情:其一,他发现湖南人被杀绝后,田赋无人交纳。于是,一场“迁赣填湘”的人口大迁移便在军队的逼迫下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其二,朱元璋命令史官“不述湖南兵祸”。永乐年间,有个“好心人”编出解说词:太祖(朱元璋)登基之时,各地军民纷纷前往金陵朝贺,云贵两广兵至湖南,太祖令其“湖南歇息”,被误听为“湖南血洗”。意在“血洗湖南”非太祖之意,而是被“方言所误。”

湖南被血洗后,其历史土著居民劫后余生者,如湘乡金石镇仅保留有刘姓等三几个姓氏人丁,常宁南古堆上洞仅存百李家李氏、老屋候家候氏数户,土著原住民屈指可数,这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血洗湖南”看朱洪武的暴虐和湖南人的血性:“朱洪武血洗湖南”的事迹早被正史抹掉了,以下是湖南人生命基因与口耳文化中的若干印记。

湖南素为两广云贵门户,湘乡地处该门户中的潭(长沙)宝(庆)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末黄巢起兵攻克广州后,曾在湘乡与官军反复冲杀,至今留有“黄巢山”。宋末,湘乡人刘荣叔起而抗元,踞山不屈,最后兵尽粮断,舍身绝崖,留下湘中第一山:“褒忠山”。元治平元年(一三五一年),徐寿辉红巾军起义于湖北蕲州,派陈友谅往南发动,湘乡潭市人易华首义响应,让湖南、江西两省顺利归入徐寿辉新建的天完国,为时十年。徐死,陈友凉自立为汉王,改元大义,易华附之,被受封为湖广参政。大义三年(一三六二年),出身于红巾军的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两军战于鄱阳,陈败退九江,中箭身亡,其子陈理继位。次年,陈理困于武昌,被迫投降,易华所拥势力亦随附朱元璋,仍授湖广参政。

为应付连年征战,朱元璋命降将阳从政征收田赋,“规粮为饷”。元代湘乡州征粮定额为三万六千石,阳从政报告朱元璋,从陈友谅父子往年的《粮册》中发现,湘乡有过两次助粮,各为十万八千石。朱元璋恼怒湘乡人支援陈氏,竟不顾民穷财尽,命湘乡州每年交粮十万八千石,永远照纳。易华挺身而出,为民争辩:“父老苦友谅苛法久矣!旧额屈于伪命,安有真主为民除暴,而有是不仁之言乎?”被诬之为“逆君蟊贼,不思引咎,无理取闹”,必欲杀之。易华无奈,率七子改名换姓,绕道江西,联系各地,返回湘乡,在黄牛峰聚众结寨,与四十八寨首领歃血誓师,以七十三岁高龄据鞍指挥,往来抗暴,湘乡农民纷纷蚁附,长、岳、衡、宝、永道各地同时响应。朱元璋恼怒,派徐达领军溯长江西上,攻战易华。徐达军入湘之后,滥杀无辜,尸横遍野。对于“始祸之处”湘乡更是无论老幼、不分首从,一律处死,逃亡山泽者也要“追唤处斩”。这场惨无人道的清洗杀戮使得湘乡和附近几个州县难见活人。彼时,湘乡(辖今湘乡市、双峰县、娄底市娄星区和涟源市部分)人数已超百万,血洗之后的洪武二年(一三八四年),全境人口降为七万多人。朱元璋为报复当初湖南百姓对陈友谅的支持,血洗三湘。这就是惨绝人寰的“朱洪武血洗湖南”!

传说另一版本:话说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他手下各路人马,纷纷人京向他朝拜和庆贺。他见如此多的人马一下涌人京城,不但住宿困难,自己也难于应付。于是赶紧下令,要各路人马按顺序进京。当他听说西南的一路人马日夜兼程,已达长沙府时,就急传口谕,命这支人马“在长沙歇息三天,然后听旨进京。” 手下人听错口谕,误将“歇息”听成是“血洗”—“在长沙血洗三天”。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即是圣旨,违抗圣旨者当斩。明军于是在长沙府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他们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杀得长沙十室九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见人迹。

民间传说故然有些离奇,但以传说所发生的时间和所叙的事情来看,历史上倒也发生过与传说大致相吻合的事件。公元一三六四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当时长沙为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所控制。明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公元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血洗长沙”虽无可考证,但元末明初连年战祸和兵燹,战后的湖南各地确实田园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许多地方渺无人烟。长沙城明初尚存多少人户虽无明确记载,但长沙府属有的县却有记录,如“湘潭土著仅存数户”,“醴陵古老相传土著亦仅存十八户,余皆无复存在,洪武初招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江西)人尤多”。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并允许“插标占地”,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局面。

元明之际,湖南被兵最烈,人口顿减,本来人口少的湖南一片荒芜。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鼓励开垦等,并且对湖南进行了大规模移民。

《吕氏宗谱》记:“洪武血洗,惠公由安仁奉调镇常。” 《依湖邓氏族谱》记:“吾祖世籍豫章(江西),丁封易代,迁来血洗,系千钧一发,绵一脉于千秋”。族谱,堪称民间档案,方志也是一方之史,它们常补国史之不足。也是“湖南血洗”的佐证。

常宁市罗桥镇新屋村李氏《陇西家乘》六修宗谱记载:“始祖李审原籍江西南昌府首县经魁,于元至正乙未科得第进士。出仕广西思恩府宾州知州,升授奉直大夫。洪武初年湖南大遭屠戮传为血洗。旋奉旨调江西户口落业。祖因致仕携发妻长子择地于湖南衡州府常宁县南乡,卜吉于洞心堆洲……”至今繁衍至二十二至二十六世。班辈字句:加循上学成,孔孟文运长。天相垂裕远,枝茂际时芳,积善身余庆,钟祥德显光。一门崇孝友,万世卜隆昌。【至正: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公元一三四一至一三七○年】

在战火纷飞中,百姓相率逃亡,十室九空,遍地焦土。四川省一些家谱中,如明礼部尚书吴宽在修成于弘治年间《刘氏族谱》序言中写道:‘自元季大乱,湖湘之人往往相携入川,为避兵计。’流亡他乡者有之,死于疫疠者也有之。还有为了逃避税赋和劳役,隐瞒人口不报者也大有人在。民间传说及地方志就这样揭开了“洪武血洗”六百年传说之谜。

——历史口述:罗贤月、罗贤梁      整理:罗石恒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