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粮溪绿茶
旧时,和平县有四大名茶,马增茶,九连茶,显子塘茶,粮溪茶。粮溪曾是一块充满神奇的地方,这里有过如歌的岁月,有过枯荣的沧桑,也有寂然无声的平静,更有过车水马龙的鼎盛,粮溪乌坭坑因水兴盛,粮溪因绿茶而岀名,梅径是杨梅山与径背的合称。
汉惠帝九江大守罗珠世系第十七世罗企生公派房派罗友亮后裔立基粮溪镇(今阳明)梅径,崇为始祖。
罗友亮的先祖衍居福建安溪,安溪属于戴云山脉,那里山高林密,层峦起伏,坡度大,适合种植;安溪河谷狭窄,泉水清澈,山谷绕云吐雾,饱蕴山岚之气,乡民早于唐代,就种植茶叶,沐浴日月之精,沾得烟霞之霭,品茗能祛百病。
相传罗友亮后裔自闽辗转广东兴宁,后流入粮溪发祥,见此地山势气候与安溪大径相同,他们秉承先祖旧业,也在梅径福地广植茶叶,经济受益颇丰,很快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后来,随着粮溪绿茶的推动,其他村民心中豁然开朗,他们互相联谊,互谋发展,各村各户都以种茶为荣,以茶致富,最后衍成粮溪全镇种植,崇为绿茶之乡。
清乾隆年间,粮溪乡民在种植“绿茶”外,在山上扩种“六安茶”,经客商传入南洋新、马、泰等地,可以解当地瘟疫,一时间粮溪茶名扬四海。梅径罗清一郎是个秀才,他也懂得为商之道,
粮溪茶的兴盛,让他看到商机,便与各茶户签订购销合同,并在乌坭坑街头开办“四维茶庄”,首开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他的铺头毎日上午人头涌涌,人声鼎沸,到了下午茶叶入库后,方始静下来,茶卖人散,方得静清,邀得左邻右里,拿出好茶开怀畅饮,煮茶论道:从“酒满敬人,茶满送客”开讲,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倒满了就是在送客逐客。又讲到:“茶七,饭八,酒十分。 ”等等,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讲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喝出茶之道,
“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街坊笑称“四维茶庄”实为“四维学堂”,罗清一郎至今仍成为粮溪人口中代代相传的名人。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将茶叶列为第二类农副产品,由外贸部门成立茶叶公司,禁止农贸市场自由买卖,由外贸部门统一定价收购,外销创汇,一时间各地茶场兴起,彭寨新丰场茶、寨下茶场、林寨打石坑茶场、九连茶场应运而生,但粮溪“绿茶”的声誉丝毫不减,外岀跑单江式的茶贩绎络不绝。每年清明茶和白露茶採摘制作后,很多人肩挑茶叶担子,四处游走,他们下老隆、落河源、过梅州、上南雄,一担茶叶卖完,再购进烟叶、咸鱼、小百货回来倒卖,以双脚当马骑、以肩头当货柜,几多辛酸和无奈,只有自己知道。
在集市卖茶叶,一般不敢大张旗鼓,只是在街边铺开一块纸皮或尼纸,从布袋里倒岀几斤茶叶,然后拿岀一杆小秤和一叠包装土纸,开口吆喝“卖茶叶啰!”等一会就有人围上来,有人抓一把茶叶贴着鼻子闻,有的拈几片茶叶丢进嘴里嚼,还有的只顾讨价还价,几斤茶叶不用二个时辰就卖完。
俗语说:“会卖货,门前坐,不会卖货门前过”。毎逢在农村卖茶叶,就要选准一户大宅院,屋内住的人多,卖茶叶在大门楼前磨蹭,总会有“茶鬼”来卖,别看在农村,就有一些耆茶如命的老家伙,他宁可食无肉,却不可能饮无绿(茶),一日品茶嫌日短,半天无茶口无味。
改革开放后,市场放开,茶叶岀口松绑,四面八方的茶叶流入市场,有的人懒得上山流汗,干脆花点钱买茶喝。喝久了,听多了,知道买的茶味道不正宗,有添加剂,而且没有粮溪这么苦涩甘甜,没有这么滑口润喉、也没有这么耐泡有味,也没有了昔日那种“浓茶解烦恼,淡茶养精神,清茶叙友情”的韵味。于是很多粮溪人去山上掰开草丛,整修岀掩伏的老茶树,让它们又绽岀新芽,粮溪茶又显露岀新的生机。
梅径村目前在开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村容村貌有较大的进步,村民生活便利、舒适,幸福感高。
上图:作者和梅径村乡贤罗元合影(罗氏文化网站长)
传承“四维八德”,构建幸家园,"四维八德"来源春秋时代齐国管仲之说,
四维是:礼、义、廉、耻,
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