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罗氏新闻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时间:2021/11/17 8:55:37  作者:*  来源:罗氏文化网  查看:2542  评论:0
内容摘要: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毛主席接受了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正被全国人民争相传诵。1952年1月,毛主席收到了一位山西教授的来信,信中指出这首《七律·长征》存在“犯复”的禁忌。对于“犯复”和“合掌”的提法,前者是指在同一首诗词中,某一个...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毛主席接受了吗?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正被全国人民争相传诵。1952年1月,毛主席收到了一位山西教授的来信,信中指出这首《七律·长征》存在“犯复”的禁忌。

对于“犯复”和“合掌”的提法,前者是指在同一首诗词中,某一个字词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在诗词的前后文中使用的“意象”重复。对于当代人来说,这两个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

其实当我们读古代诗词的时候,也经常看到诗中有“犯复”的现象。毛主席当时也并不认识这位给他写信的教授,不过他在收到信后八天,就给对方回了一封信,表达了谢意。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1957年,当这首《七律·长征》重新在《诗刊》上发表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这首诗中的部分字词,已经进行了修改。

到了1958年,当《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出版的时候,毛主席亲笔在诗集上进行了批注,并说明了改动《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原因,并称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

毛主席笔下这位“不相识的朋友”,名字叫做罗元贞,不仅是中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还是楹联专家、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那么,罗元贞教授到底给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指出了什么问题呢?毛主席又为何会接受他的建议,修改这首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罗元贞为何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是当年红军结束长征以后,毛主席在甘肃通渭写下的一首七律。据说,这首诗是毛主席诗词里,发表时间最早的一首。在1935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军中传唱了。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著名的美国记者斯诺,在访华的时候,还把这首《七律·长征》写进了自己的采访稿里面,并于1937年3月,在北平的东方快报上刊登。

毛主席正式发表的诗词,除了《沁园春·雪》以外,大部分作品都经过多年打磨。而这首《七律·长征》还不来及修改,就被军旅作曲人改编成了民谣的形式,在军队里传播。

在1952年的前后,《七律·长征》被改编成长征组歌,以舞台剧形式加速传播,影响了一代中国人。杨振宁、袁隆平这样的重量级科学家,都曾经表示,这是他们最爱的诗歌。

《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影响力扩大以后,注意到这首诗的专家和学者也就变得越来越多。于是,当时在山西大学任教的罗元贞教授,就发现了这首诗的问题。

罗元贞教授认为,这首《七律·长征》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犯复”。因为当时他读到的版本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是“金沙浪拍悬崖暖”。

所以,罗元贞教授就在1952年的元旦,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还在信中指出,《七律·长征》这首诗中的“浪”和“军”两个字,前后都重复了。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第三句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中,已经有一个“浪”字了,而第五句“金沙浪拍悬崖暖”中,又出来了一个“浪”字,出现了重复使用的情况。

另外,诗歌第一句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已经有一个“军”字了,而在最后一句的“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又用了一个“军”字,这两个字也都用重复了。

罗元贞教授生于二十世纪初,是广东新宁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他曾经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研究日本的历史,同时他也主攻文学,对中国诗词的造诣极高。

回国以后,罗元贞教授先后在北平、山西等多地担任大学的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的研究,是这一方面的专家。

罗元贞教授最擅长的研究方向,就是楹联和诗词。因此,他对于在明清时期形成的一些诗词创作“规范”,就远比普通人要了解得更多。

比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犯复”、“合掌”这类在诗词创作中的禁忌,主要还是明清时期那些文人搞出来的,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要求,在更早的时候其实是没有的。

由于这些所谓的文学创作规范,并没有官方统一的定义,所以即使出生在民国,少年时期也接受过私塾教育的人,也未必全都知道这些东西。由此可以看出,罗元贞教授学识之渊博。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毛主席收到信八天后写了一封回信,很诚挚地向罗元贞教授表达了谢意:元贞先生,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您的好意。但是,毛主席并没有马上修改《七律·长征》中的“问题”。

因为毛主席对于诗词修改的态度,是非常审慎的。他经常会向郭沫若、臧克家和袁水拍等人请教诗词中用字、用词的问题,但是并不会轻易地改动诗词。

1958年,《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出版,毛主席为了不“误导年轻人”,专门找了一大帮专家开会讨论他的诗词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决定把《七律·长征》里“浪”字重复的问题解决了。

不过,罗元贞教授提到的“军”字的问题,毛主席并没有修改,而是作了保留。话说当年罗元贞教授在给毛主席写这封信的时候,也并没有想到毛主席会给他回信。

所以在收到毛主席的回信以后,罗元贞教授喜出望外,当即就赋诗二首。其中一首的原文如下:

半因胆识半因时,敢作毛公一字师。圣藻飞来寒舍暖,闻韶喜赋示儿诗。

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敢给毛主席写信,指出这《七律·长征》的“问题”,一半是因为我有胆量和见识,另一半是因为我处在一个开明的时代,所以我才敢当毛主席的“一字之师”。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看到毛主席给我的亲笔回信以后,我感觉我整个寒舍都回暖了。因此我才赋下了这首诗,传给我的儿孙们,让他们记住我们罗家,曾经得到了这样的荣耀。

毛主席一生都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诗轩》创刊的时候,郭沫若曾经写信给毛主席,想要找毛主席索要诗词,以便放到创刊号上压轴。

起初的时候,毛主席还是不太愿意的,因为他担心自己写的这些旧体诗会误导年轻人。于是他就向郭沫若提出了一些要求,那就是对于自己诗词中的错误,一定要指出来。

罗元贞教授给毛主席写信的时候,大约是一早就听说了毛主席对于诗词创作的严谨态度,与不耻下问、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的行事风格。

所以罗元贞教授才会在自己的这首“示儿诗”中,一面自夸奖自己“有胆识”,一面又感叹自己遇上了一个开明的好时代,同时也遇到了一位开明的领袖。

结语
罗元贞在1952年元旦向毛主席提出建议,毛主席花了五年的时间,经过再三地斟酌思考,最终才在1957年,决定把《七律·长征》第五句中的“浪拍”改为“水拍”。

1952年罗元贞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同时,毛主席还把这首诗原稿中的“悬崖”改成了“云崖”,以“云”与前文中的“水”相对应,罗元贞教授因此也被人称为毛主席的“一字之师”。

不过当时很多人因为不知道当年写信,建议毛主席修改《七律·长征》的人是罗元贞教授,一度还误以为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柳亚子。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