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罗氏源流总谱
2016年3月13日
唐乾符五年(878年),珠系三十二世罗仪真避黄巢乱,携子罗景新由南昌西山迁虔州虔化县(今赣州宁都县),历数十年,又迁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落居。
紫金罗氏两大支脉
紫金罗氏,一源多支。均是珠系四十六世尚崇公次子洪德公(任郎)、尚立公长子洪湖公(新郎)两大支脉。郡望:豫章郡。堂号:豫章堂。家谱:罗氏族谱,手抄本,未重修。楹联、文物:石刻大门额堂名“罗氏宗祠”和石刻大门对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古迹:下厚街。人物:未发现。人丁一万三千多,散居全县各村镇。
第三章、罗氏源流世次录
一、远祖黄帝源流
第六世卷章:字老童,称公之子。娶根水氏女,谓之骄福,生子二 重黎(祝融) 吴回(祝融)。
二、罗氏源流本始世次录(自祝融至源公 计60世)
[第60世] 源公,仕周,为中谋参将,娶吕氏,生匡正。
三、罗氏源流受氏世次录(自匡正至君用 计41世)
[第41世] 君用,天朝长子,秦武陵令,后仕汉御史,拜尚书仆射;督运官铁,溺洞庭,妻黄氏与弟君同及子珍寻尸不获,俱赴水亡;乡人感其义,于长沙城东建祠祀焉;妣黄氏,生子珍,继妣郭氏,生子珠(派衍各地)。君同,天朝次子,号协和,投水殉兄;其妻刘氏投环殉夫。君赞,天朝三子,继袭兄职。(录自《中华姓氏通书·罗姓》)
编者按:《中华姓氏通书·罗姓》(罗文华、聂鑫森撰,1991年11月第一版,三环出版社出版),《中华姓氏通史·罗姓》(罗文华、聂鑫森著,2000年12月第一版,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10,000册)均刊载了《罗氏源流本始世次录》和《罗氏源流受氏世次录》,据称皆来自罗姓《零陵谱》。尽管编著者在书中称“其中有一些失真的地方”,且不论《零陵谱》出自何地,仅两次出版发行数量之多,在社会上留下的影响和印象就是不可低估的。本谱本着博采众长、多说并存的原则,特原本照录,供广大族众和读者借鉴参考。
四、罗氏源流豫章珠公世次录(自珠公至遵生 计17世)
第1世:豫章罗公讳珠,字怀汉。乃秦朝时期武陵令君用公之子也。公生于秦始皇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年)四月十四日寅时。幼而岐嶷,长而好学,敦品行,通经术,汉朝高帝时(公元前206-195年),为治粟内史,即大农令职也。出守江西九江,佐灌侯婴筑城有功,因家豫章。殁于汉景帝丙戌二年(公元前155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于江西新建县太平乡西山大岭山巅飞天龙公形,未山丑向。明堂左水到右,四季长流不息。数年来高冢隆然,丰碑屹立,诚可敬也。墓碑为东汉永兴二年甲午年(公元154年)正月十五日八世孙太尉叶公,字立成,立碑。子六:居厚、宣礼、子成、知正、抵德、成通。
第2世:居厚公,行一,字廷相,号竭中,始祖罗珠公长子。汉高祖壬寅(公元前199年)八月十八日子时生。汉武帝二十五年(公元前116年)世袭父爵大司农。汉武帝建元(公元前138年)中仕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转大尉,赠卫国公,升用兵宰相。后卢父墓,同弟祗德公环墓而居。今大罗洞是公所居之处。汉武帝元封乙亥(公元前106年)十月十五日卒,寿九十四。葬九江城北北沙下,蟹形。子山午向兼癸丁分金。即今罗家园是也。配王氏,桃州王智远公女,赠相国夫人。葬九江东坑大石桥,人形,乙山辛向。生子二:忠、悉。继配黄氏,生子一 :志。
第3世:悉公,字子立,号敦笃,廷尉尚书、光禄大夫,居厚次子。汉景帝己丑(公元前152年)十月初十寅时生。汉武帝元封(公元前107年—公元前105年)间任廷尉尚书,转升光禄大夫。配吴氏,陕西咸宁县令进士忠桂公女,赠唐国夫人。景帝丙申(公元前145年)生。夫妇合葬大神口,蛇形,丁山癸向。生子三: 臣良、臣恭、臣敬。女一,适李丞相孙:敬。
第4世:臣恭公,字舒泰,行真二,悉公次子,汉武帝元封丙子(公元前105年)六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本始庚戌科登进士第。四十六岁出仕长乐少府。历永兴军酒税司,转任京堂茶司都州,调河南汝宁府罗山县令。致仕还乡。于平帝五年(公元5年) 避王莽乱,隐新建县西山,托迹仙游,修炼辰黔山,即今湖广辰州府黔阳县辰黔山是也,公多道术。士民祈祷,即应,故今名为罗公山。世传山下罗公祈祷法术至今甚广县验;山顶有真情武庙。事详楚国志并辰州志,汉成帝鸿嘉辛丑(公元前20年)八月十三午时卒,寿八十五。葬白沙寺,月形,壬山丙向兼午子分金。配严氏,严通判都公女,汉武帝天汉辛已(公元前100年)年四月初八未时生。敕封长乐少君,同葬夫墓。生子二:诚、谌。
第5世:诚公,讳奉,字奉诚,号好尚,臣恭长子。汉宣帝元康丙辰年(公元前6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午时生。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十八岁出任广西谏议大夫,详见广西省志。王莽篡汉己卯年(公元19年)九月初一寅时卒,寿八十四。葬严城岭严家山,虎形,丑山未向。今新建县高安分界处是也。原配李氏,李丞相广利裔女,封夫人。生子一:微。副配,万氏,进贤县万汝弼公女。俩妣同葬夫坟。
配李氏,李丞相广利裔女,封南阳夫人。生子一:达公。副配宗氏,生建武己丑年(公元前29年)二月十二日午时。二妣同葬夫处。生子二:远、逵。女一,适丰城县同造孙利宾。远公赘徽州姿原县滑氏,因家其地;逵公,辛丑年生,赘江南宁国府太平县勺村。再配朱氏,因家其地。
第7世:达公,字彦绣,征公长子。王莽篡位初始甲戌年(公元14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时生。汉朝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8年)升任临江军尹,转为士门结事八座驾,升光禄大夫。致士还乡,隐居豫章新建县忠孝乡西山黄古巷屋佑,今金氏蓬屋左,即达公所居处也。晋旌阳令许逊访郭等名山,因求金宅求修炼处,公七世孙瑭公,字柏林,与许逊重友盟义让居处。逊斩蛟于铁树宫前,即今万寿宫是也。殿前池塘至今仍呼 “柏林塘”。许真人许逊于晋宁康甲盛开年八月十五日举家升天,即是此处。公于汉安帝永初癸丑年(公元113年)卒,寿一百岁。葬西山潭源,坐西向东,与梦山罕王庙相近。原配吴氏,进贤县吴崇季公女,封夫人。副配郭氏,在城郭绍贤公女。二妣同葬夫处,即今潭源街上。生子四:叶、英、芄、艾。英公,字秀华,生子冲霍公,元兴中年徙居云南广南府;艾公,字秀甫,徙居河南开封府上林罗艾山。
第8世:叶公,字秀茂(大司马,太尉),号立成,又名永成, 达公长子。东汉光武壬子年(公元52年)三月二十九辰时生。建初中与同邑程秀升着《五经通难》;《孟子章句》系公编校。元和四年(公元86年)仕大司马,尝亚献郊社之礼,治大丧,国有大造大疑。公与司徒、司空论之,国家有过,公与三公通诤之。赐金印紫绥,掌武事功课。永元初(公元89年),为河南开封府校尉,掌城门屯兵司马,以待胡扰,出为西域长史。永元十三年(公元103年)辛丑,窦宪出击匈奴,乃与都护班超协谋,击虏于蒲类海。龟兹自将一万骑于西界,温宿王自将八千骑于东界。公遂遣骑与超密召诸部,鸡鸣勒兵,驰赴莎车,胡大奔溃,斩首五千馀级,莎车遂降,威振绝域。遂领行军节度使。永初时,累官大尉,镇守郁林,凿峻山以便徙行,水渠以便水走,故今浔州有名曰“罗叶水”,又名“罗丛崖”,今峻山有名“罗洪祠”。公能占望云气,省察林咎,教以趋避之方,今郁林,名“罗望江”。时偕弟艾于彼赞化,艾卜山川之秀,遂居之,今上林有罗艾山。熹平中年(约公元174年),豫章太守张躬感大尉公之义,于武阳西,装像建祠祀之。妣杨氏,有赞襄之功,配享后室。三国中期,吴孙贲顾邵,率民恢拓之。唐季未,有相国魏暮,辞官来隐其地,祀后亭,今日相公庙,即汉时之大尉祠是也。到宋雍熙二年,知州夏峻极,分后为相公庙,前为大尉庙。公卒于三国东吴建康甲申年(公元144年),享寿九十三。葬武阳渡辟邪,东向。女婿杨友龙表墓。配杨氏,杨子洲杨万户侯子文客公孙女。葬凤凰山浇湖,辛山乙向。副配张氏,张家园良万公女,光武甲寅年生。葬西山真君殿前阙家坑。生子三:暹、升、昱;女一:适同邑杨友龙。
第9世:升公,字奇祯(光禄大夫),号祈郎,叶公次子。东汉永元壬寅年(公元102年)六月初六日子时生。东汉建和中(约公元148年)任宣州路主执院,升光禄大夫。因奉父祠,居武阳渡辟邪。东汉中平甲子年(约公元184年)二月十三日卯时殁,寿七十三。葬西山大神园,丁山癸向。配胡氏,胡太守胡建侄女。葬大神园。生子四:季德,季实,季华,季霍。季德公徙浙江馀饶县;季霍公徙南京三尺街。
第10世:季实公,讳茂(东郡太守),字祀山,升公次子。东汉永嘉乙酉年(公元145年)十二月十六日卯时生。自幼继薜令羊和为嗣,事羊尽礼,冬坐自羊皮以悬榻后,要处单板塌,以彰羊皮于上,饮食不食羊,肺次思羊父之恩。徐高士劝公复姓,终不忍心。光和时(约公元178年-183年),以才智出仕尖广通城令。建安中年(约公元200年-215年),升为东郡太守。致仕还乡,居洒洲即今徐埠。三国蜀国后汉建兴丁巳年(公元237年)卒,享寿九十三。葬徐埠,时有东吴太守顾郡,下车祀先贤,故封其墓于南昌县徐埠里,今名罗思羊墓。后因祠于墓前,即今思羊祠,胡又号罗思羊,盖卒不易薛父之姓。而薛令羊公卒,葬于严城岭,与五世祖诚公之墓相近。到唐贞观十年(公元635年),洪州都督安抚使刘公政,会檄长史张公惟善,整其祠貌,焕然一新。后裔罗欢思仰祖德,胡附祠前置义田,以享祀,赈贫。配姚氏,分宁双溪姚选公女。葬凤凰山,己山亥向。生子四: 霅、霄、云、霓。副配赵氏,双村赵汉公女。葬凤凰山。生子一:薛雍,继薛令羊和世系。晋初徒居山东,后见唐将。生女一,适丰城县姜舍万诚。
第11世:霄公,字公盟(洪州府总管大都督),季实次子,东汉中平丙寅年(公元186年)九月初三日寅时生。自幼学孙吴法,以将材自雄,整套都亭侯孙贲,每以礼宾之。到三国时期后汉建兴间(约公元220-230年),有诸葛恪为幕宾,参议都督中外诸军事,时集义士于东兴,作大堤,筑两城,魏国曹丕帝遂命诸葛诞攻围两坞,图坏堤以遏诸葛恪,公设智,率兵四十万与诸葛诞敌战于长驱,魏兵惊退,因公谋出奇异,号曰罗智万,且须长,又称须将军。有功于东吴孙氏,仕安成郡大总管。以旱祷雨于萍乡石潭,浮木四太,即雨,遂封其山以神其事。后诸葛恪与诸葛诞轻敌,常违众举师,公以书谏之,逐怒不从,遂告疾,解政回家,隐居江西萍乡,即今罗霄山,由此而来。
三国东吴天纪未庚子年(公元280年),吴主降晋,公深痛之,乃吊三闾大夫屈原,自乘龙舟,五月初五寅时,投武阳之水而逝。有太守泥秀发,以屈原相公为词,以明公志。隋朝开皇间(公元581年-600年间),杜彦应取木祷公于罗霄山致雨,寻功上奏,奉隋,封洪州总管府总管大都督。唐初武德间,有都督李大亮,过公遗像,得于裔孙罗元干,祀于奉新县,为屋数十橼,安神,榜曰三总管祠,享寿九十五岁。葬西山逍遥山,癸山丁向。配钟氏,南昌钟违公女,敕封吴国君;又配闾氏,闾太守艺文公女。二妣合葬夫处。生子三:令恭、令云、令仪 。
第12世:令恭公,字佐之(中郎将),霄公长子。东汉建安七年壬年(公元202年)二月初二日丑时生,三国时期仕后汉蜀国刘先主(刘备),为折中中郎将,佐事先主。建兴元年甲辰年(公元224年),中流矢,卒于军因整盐井城(今云南省昭通盐津县盐井镇,罗德富注)南十里,今名柏林山,壬山丙向。事迹载于乌蒙志。配徐氏,北历徐仁公女,建安丁亥年(公元207年)生。葬大石桥。生子四:璒、瑭、环、璜 。
第13世:瑭公,字公秀(南昌柏林罗氏始祖),名秀居,号柏林,令恭公次子。东汉建安庚子年(公元220年)十月初作日丑时生。西晋太康(约公元280-289年)时,迁武阳渡,居八年。因梦中联语云,柏移林北,塘居南塘。及旦,访道于宗大伯、二伯,适至其地北林,行及土名南池塘,即石池塘,今官厅堂以符梦,改名塘,遂自武阳赘北林黄日向公女。遗下柏种,分种北林前后。垂七十年后,柏成林,故土名为柏林,因号柏林公。后梦五龙腾于沙冈,次日至沙冈掘地,得宝剑。后黄氏三乳生五女,稍长悉姓五男,五男遭疫同死,均葬西湖东南埂。五女往泣五男墓所,结黄丝五步,以示为黄氏妇决,故今地名黄丝埂。因此公令五女各持一剑,守节新吴山。五女拜授而去。皆至,编草为衣种蔬为食,结茅为居,终身不笑。惟于彼地植柏,征示后为柏林罗氏女意,后咸和间(约公元327-334年)同宗时,与司徒舒公女元讲道城中湖西,即今建德观,过三月复去,至许旌阳逐蛟及象湖,蛟在湖南埂化为牛,即黄埠,因改名栏牛埂。宗大柏、二伯,以禾槎逐之,公以箭射之,旌阳知其有道术,因请曰:劳三秀才,故来慰谢,弟余失斩蛟之剑,欲为周道相求,宗惠仙曰:惟罗柏林有宝剑,常持其剑斩蛟于浇窟,遂同至公家。公与旌阳同至沙冈,得剑穴所,公曰:昔日掘地得剑,将剑卓地,洞泉涌出,因号剑井,公洗圆石瓷之,又名石井,又名真君井,其井在般若寺后,百数十丈,旌阳问曰:剑今何在?公以实对,因偕旌阳至新吴,见柏翠茂如故园,遂同憩彼柏树下。时五女通慧,各持宝剑献。旌阳问曰:仙女何以预知?对曰:十年来先生急于去害,父偕至此,盖必有为,况从者之肩剑囊皆空,是以知之!旌阳以为剑侧。及闻旌阳冲升,五女卒隐彼伯树下,乡人奇而祀之,今祀各伯林观,神名柏树仙童。唐朝丰城御史中丞王季友着传。公居新吴罗塘在泽村,结茅,学逊秘术。王月悟而始归,与宗大伯、二伯,结卢于象湖南埂。时乡人立宗道、二伯及公三神像,今枫树庙中,有神名罗公驰射神,即公也。后裔汝邦,因塘像坐宗氏,后遂移像于黄埠庙,止存宗氏二像。至治二年,洪水泛滥,沉倒望烟楼,公之遗像,遂不存矣。后与兰陵尚书左丞彭沅、贞官萧正法、大尉黎蒋二,讲道于城西北一隔,即今彭贞宫也。偕许旌阳问道于谌,母植柏建塔于池山巅,故今遗名柏塔,乡村之人号曰九天道源。梁朝大同十一年(约公元545年),敕加至孝忠顺。唐贞元甲申年(公元804年),翰林学士京兆韦执谊着传。钱起题剑井诗曰:“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江,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阳通。”葬屋后柏树下,即今株树山。配黄氏,黄日向公女。葬春花冈下,水龟形,即今桥头西岸,古铃曰断头雍春花园,水洋洋,左边山障,右边沙芒。葬下三年后,白壁献君王。生子二:文通、文慧。副配谌氏,仓部郎中谋礼公女。葬歙上通德乡,即天尊墓。生子一:文佑。凡学士颖之柏轩集,待郎盛得之号柏园,进贤上屋叔廉之柏树桥,罗田之柏坊,进士鹗之居咏柏林,歙上后土之大柏山,新建溪洪之书院曰柏香,皆因柏林公而名也;仰山之号柏园,高柏枢密院点之号北庵,点第四子愚之号北林,杨桥直宝章阁必元之号北谷,君庸之号北麓,亦因柏林公而名也。按未植柏这时曰北林,既植柏之后曰柏林,然名虽不同,皆不敢忘祖之意也。女六:长女号罗救小娘,适许旌阳族许太本。夫妇皆易姓隐西山。太本诗曰:“自从天府升仙境,出入尘直至今,不是载名混世俗,卖柴沽洒过生平。”小娘诗曰:“醉舞狂歌踏落花,绿罗裙带有丹砂,往来城市卖仙药,那个西山是我家。”又隐几山,以善医名世,至今祠于彼处。初辞去,母遗以罗裙,嘱曰,视此罗裙,要为罗氏女,故终身服此。夫妇同葬几山。所葬之处,人不敢至,有取石者便觉有声,故今名为雷公咀。在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宋季方着传。后在宋朝熙宁乙卯年(公元1075年),龙泉村裔孙审礼复传。文佑公,号淑行。三国蜀汉延熙庚午年(公元250年)生。性至善。两晋惠帝(约公元290-306年)时,入新安黄山学道,即今丰城县呈坎天尊是也。
第14世:文通公,字诏贤,瑭公长子。三国蜀国延熙乙丑八年(公元245年)二月初二日丑时生。屡诏不起,因号诏贤先生,事迹详祠谒书院记并一统郡邑志。东晋咸康庚子年(公元340年)卒,寿九十六。葬丰城县池山,即今大罗山善士坪后,南向。配胡氏,大湖胡应善公女,封劝善夫人,三国蜀国延熙己巳年(公元249年)生。葬象牙西源南义坊。生子三:钟、铁、铿。女一:适西山潭源刘罕王刘严。敕封罕王夫人,即今潭源梦山罕王娘娘是也。事迹迹于罕王庙碑记。
第15世:铿公(太子舍人),文通三子。西晋咸宁乙未年(公元275年)十二月初二日亥时生。幼名坑,因重祖塘公名土字傍,遂改名铿。性好养生,才高学博,善作诗文。自六岁出外游学。大兴元年戊寅(公元318年),中诏州县秀才,复试经策,公举秀才。进京就试,上第。妻父御史中丞熊远,奏公行义高,拜太子舍子,为乘舆箴称旨。避王敦乱,隐象牙冈西源,结茅于上,养真修性,凡吐哺出纳,飞腾点化,祈祷药医,无不精晓。每遇大旱,祈雨即应,救病即愈,兄弟三人,活民万计。去后,乡人思恩,立像祀之于丹陵观。唐朝元和戊子年(公元808年),江西观察使韦丹,见丰城厚田课绍继修铿庙于塘头时,录实上奏,奉圣旨恩封广济惠泽英毅王,第九号九神。唐朝时期后裔孙罗让,任江西观察使,捐俸修饬本祠。元和中年(约公元808年),世传瑞河口塘头庙,有一木乘三螺,浮甚至其地,乡人神之以为罗铿三位复显神通,立祠塑像于其地。相传钟离嘉梦中语人曰:欲得罗氏复故土,除非日月并行,在后梁朝时期的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周本因督袁吉兵攻洪都,次及象牙,潭本闻铿神预知福应,跪祷铿祠,本梦云:兵移象潭,以除象贼,洪归淮南,以兴南塘,后悉符所梦,公祈祷,用玉帝亲机之书,庙食西山六七祠。相传甥,另罕王,母舅胡詹大王,与吴王同显,凡御灾捍患,其术出自胡詹罕王。凡风雨雷部,其术出自钟离祖师,行虽类虚无,其功实广大。宋朝丁塘进士丁铸,着一木三螺辞:崇宁已酉科赐进士出身丁爽着塘头庙记;开成五年,魏征承相五世孙右拾遗起居舍人魏谟着传。葬西源,同兄处,坐北向南。南唐开宝间,裔孙罗颖,宁淳熙间,抚州崇仁高柏裔孙罗点,但立石墓道。配熊氏,亭山熊御史中丞熊远公女。唐朝元和戊子年(约公元808年),奉旨敕封劝善夫人。葬同宗氏墓所,南向。生子二:均章、尹章。长女:适新昊冯川告;次女适上谌谌德明,原文通公婆旌阳高弟胡詹大王之姑,生一女,归为罕王之母。唐朝元和戊子(约公元808年),奉恩敕封胡氏并罕王之母,皆为劝善夫人。初胡氏、宗氏、许氏、罗氏、熊氏,俱有像于塘头庙等二重,故今西山各处乡祠称曰:罗铿三位中大夫逊义大德灵官,并后宫五位劝善夫人。胡氏,葬胡詹碑石下,罗氏女,葬游仙乡潭源。唐封十五神,诰载敕命,唐朝大中十三年(约公元859年)正月奉诏云云,详诰敕中。
第16世:均章,讳绥(散骑常待郎),铿公长子。东晋大兴庚辰年(公元320年)闰四月十八日辰时生。幼名含,同湖广耒阳县宗人含之名,遂改名绥。苑宁为豫章太守时,公徙讲学,即今丰城罗山也,常师太原孙盛之门,人称公为子路。时筑书室于上岸山南,室前一湖。尝曰:兴吾祖在丰城者,同一鸢飞鱼跃处,后人名其湖曰罗湖。复结卢于圆湖,讲学其处一名罗池湖,其初遇一异人,授以《遁甲兵书》、《都天遁书》,公于二皆精通。今遁甲书中所载罗先生者,即公也。康帝建元甲辰(约公元344年)举秀才,除郎中,转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大元癸未年(约公元383年),陈伐燕三策,选兵以趋洛间,分兵以断归路,遗轻骑以绝粮饷,谢玄用其策,同领兵趋洛,因乘胜长驱,身中六流矢,遂卒。长子企生,扶丧归,葬肖像以祀之。后谢玄奏功,奉恩敕封扬州罗湖岱王。后何无忌,讨卢循,闻岱王忠勇,请恩立祠,奉恩申敕,有司要祠像,加封上岸里五十户。唐朝元和戊戌(公元818年),官经略招讨使,朝散大夫,持节督邕州诸军,守邕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文皇帝元孙李位着传,公祠堂左上岸山南。葬上岸山南,即今公祠堂后毛家林,至今有神名罗湖岱王,即公也。有水名罗湖着,亦本祠本墓之祭湖也。配胡氏,西山双岭胡尚书少广公女,讳龙,太子左卫,谥庄侯,胡藩公之姑氏,世传胡宰臣妹,即今华林胡氏之先也。按胡氏以节义闻,时桓元知企生忠晋,豫令人遣胡母以羔裘,遂受之以释疑。桓元企杀生,即焚之。至唐郡人来撰焚羔裘说以义之。元和丁酉年,翰林学士同平章塥太原王涯着传。卒葬双岭,即今新建县桃花乡三十一都云溪寺南西源,系石岐万君贤葬母,假曰:龙妈妈生基者,即龙母墓所是也。生子二:企生、遵生。
第17世:遵生,从上可知以下两种排列自三世即不同:
一是:维翰→君用1珠公→2居厚→3悉公→4臣恭→5诚公→6征公→7达公→8叶公→9升公→10季实→11霄公→12令恭→13瑭公→14文通→15铿公→16均章→17遵生。
二是:猛烈→君用→1珠公→2居厚→3国彦→4臣恭→5邦俊→6奉公→7家珍→8徵公→9门興→10違公→11季茂→12昇公→13霄公→14佐公→15鏗公→16綏公→17含公→18友公→19遵生。
考证与反向推理:1珠公→16均章,讳绥均章→17企生二代生育年龄为43年, 均章,讳绥(散骑常待郎),铿公长子。 其子企生,字宗伯,均章长子。东晋兴宁癸亥公元363年四月十二日寅时生。为何43岁那年才生下长子企生公?均章公东晋大兴庚辰年(公元320年)生,公元344年举秀才,除郎中,转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此明显有误24岁已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位列九品以上却未娶妻?更在当官19年后才生下长子企生,此生育年龄存疑?要么采信16綏公→17含公→18友公→19遵生。先提出自已的存疑予以标记!待后综合各地数据。
又据古罗国历代世系总图载:猛烈→君用→1珠公→2居厚→3国彦→4臣恭→5邦俊→6奉公→7家珍→8徵公→9门興→10違公→11季茂→12昇公→13霄公→14佐公→15鏗公→16綏公→17含公→18友公→19遵生。
洪德公、洪湖公上源世系(景新公至洪德公)
珠系卅三世
宁化石壁罗氏开基祖景新公,字文新,号大庆,为仪贞公长子。生于唐中和辛丑(公元881年)九月十七日午时。随父避黄巢之乱,由西山徙虔州(宁都)太平乡鸦鹊林,后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洞葛藤村紫源里居焉。卒于后周广顺癸丑(公元953年),寿六十三。葬鸦鹊林。配邬氏,生于咸通癸巳年,殁葬兴教里曹隆坊林园前。后迁葬石壁洞仙人提壶形,酉山卯向。子七:仕伦、仕伟、仕俊、仕杰、仕传、仕仁、仕仪。
仕伦,名强修,字对山,行第一,景新公长子。生于唐乾宁丙辰(公元896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仕至宣教郎,宋举孝廉。曾居吉水县巷口,为起居始祖。宋开宝乙亥年殁,寿七十岁。葬宁化县石壁村二十四都东山下麻油坑,王母点兵形,丑山未向。配吴氏,宁都大布人女,葬黄沙罗潭;继配吕氏,葬宁化县石壁村二十四都曹顿麻油坑。子三:元杰、元升、元捷。
元杰,讳振,字养晦,名先政,行二九郎,仕伦公长子。生于后晋高祖天福丙申(公元936年)十二月二十日戌时。宋初擢进士第。历翰林学士。仕江南扬州刺史,调任虔州太守,即今赣州会。当其货书入广,偶遭厄,海涯不通。后欲还乡,蒙傅平章相公吩咐湾太守马公送回,辞官不仕。于雍熙甲申年八月叶琼还家。因盐铁史仪贞公所遗世系,主修家谱,督侄立行纂修并集欧阳修、刘敞二先生作序。公尝在永平、襄阳、长沙、豫章西山、山东、浙江等处访问宗族,立明世谱以垂后世。卒于宋至和乙未(公元1055年)十一月十五日未时,寿一百二十岁。葬宁化县十二都黄土板宫前,鹅形,午山子向。配陈氏,封夫人,葬杨源社,人形,乙山辛向。继配杨氏,封夫人,葬本村宫前夫墓侧;三配李氏,葬杨源社陈氏墓侧。子六:子遵(杨出)、子遗(陈出)、子违、子建、子远、子达(皆李出)。
子建,字鼎,行六郎,元杰公四子。生于宋乾德丙寅(公元966年)二月十三日酉时。擢进士第世袭承事郎,官至礼部尚书。卒于景佑丁丑年,寿七十二岁。卒葬宁化县石壁村高坑,幡花龙形,丑山未向。配殷氏,继配邓氏,续配陈氏,三妣同葬石壁村广昌牛角湾,走马攀鞍形,午山子向。子二:仲太、伸太。
仲太,讳迪,行五郎,子建公长子。生于宋淳化庚寅(公元990年)九月十二日巳时。例授承事郎。卒于宋仁宗皇佑己丑年,寿六十一岁。葬上冷田,蟹形,丁山癸向。配王氏,葬夫墓。子二:谋、谟。
谋囗,字权周,行少七郎,仲太公长子。生于宋真宗祥符丙辰(公元1016年)三月二十五日巳时。卒于大观己丑年,寿九十四岁。例授承事郎。葬本里白竹山,海螺形,甲山庚向。配黄氏,葬夫墓。子二:俊、杰。
俊囗,字希贤,号秉仁,谋公长子。生于康定元年庚辰(公元1040年)。例授承事部郎,大学士。卒葬天师迳,东南向。配陈氏,合葬兴都里白坑,象形,山巽向。继配刘氏葬夫墓。子二:仲权、仲柄。
仲权,字渊,号澹湖,俊公长子。生于宋仁宗嘉祐壬寅(公元1062年)十月二十三日子时。仕至山西参军。偶遭时厄,致仕还乡。结庐对泉,潜心力学,不求仕进。士林重其名节,一时学者多师之,称澹湖先生。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乙丑年,寿八十四。葬于金坝上水,游鱼形,巽山乾向兼巳亥。配赖氏,合葬夫墓,巽山乾向。继配李氏,葬十四都虾塘。载配黄氏,葬于黄金坝。子三:安庆、乐庆、荣庆。
荣庆,字恭,仲权公三子。生于宋元祐己巳(公元1089年)十月廿七日酉时。为人宽洪厚重。八十高龄祝寿时,朝廷赐匾,授耆民修职郎。殁于南宋孝宗淳熙乙未年,享寿八十七岁。妣谢氏,合葬本都岳源高冈,丁山癸癸向。子四:思珩、思纯、思传、思广。
思珩,字真,荣庆公长子。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甲寅(公元1134年)二月二十一日巳时。仕至吏部员外郎,转御史中丞。殁于南宋中宗嘉定辛巳年,寿八十八。葬上顶源罗家园,旗形,巳山亥向。配龚氏。葬上顶源黄家坪。继配刘氏,葬黄家垅,南向。子三:奉先、奉初、奉生。
奉初,字盛贤,号仲,思珩公次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公元1158年)三月二十日寅时。任行台仓部郎中,仕至御史中丞。配张氏,合葬罗家园。继配曾氏,葬夫墓。再配汤氏。子五:昌龄、延龄、元龄、宏龄、享龄。
昌龄,讳文,字应朝,号鹤山,奉初公长子。生于宋淳熙甲午(公元1174年)九月十五日巳时。配曾氏,合葬罗屋背。继配欧氏,合葬夫墓。载配李氏。子三:尚古、尚崇、尚立。
3、尚立,讳忠古,字念一,行五四郎,昌龄公三子。生于宋庆元庚申(1200年)十月初十日午时。原籍宁化县石壁村,因商江西吉郡,后避乱率妻子回祖故,徙上杭县居焉。配张氏,石壁村人氏,合葬上杭湖洋角铁嶂寨十二郎松山岭。子一:洪湖。副配吉安府卢附县陈氏,名七娘,卒葬曹田。子八:洪江、洪海、洪池、洪河、洪波、洪浪、洪浩、洪滔。
洪德公,讳用格,字必元,行五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八年乙亥(公元1215年)五月初十日午时。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壬戌科擢进士。仕湖北咸阳县令,升抚州太守、桂林太守,累官至朝善大夫。为官清正廉明,百姓讴歌云:“细阅后裔派系长,簪缨绵亘世流芳;孝子忠臣昭册史,才人学士著朝堂。章台树历风霜古,桂籍名增日月光;试问根源何处是?豫章沟起姓无双。”以直言忤旨,退休林下。殁于元武宗至大乙酉年,享寿九十有五。葬宁化县城东重冈巅,大坐人形,乙山辛向。配九妻,生十八子,悉皆显达。
洪湖公,字新,行念五郎,尚立公长子。生于宋嘉定丁丑(1217年)。由石壁徙广东梅州程乡县,即今嘉应松源洞上灌塘角,寿年九十三岁。葬本村蓝源斜倒地葫芦形,丑山未向。配张氏,迁葬蓝源斜风吹罗带形,寅山申向。子二:世瑞、世端。副配程乡县松源洞蔡氏,合葬张妣墓。子二:志大、志广。
罗珠诫子孙训
诰尔子孙,诫尔子孙,原尔所生,出我一本;虽有外亲,不如族人,荣辱相同,利害相反;宗亲为重,财气为轻。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兄者当爱其弟,为弟者宜敬其兄,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须于礼。乐士敬贤,隆师教子;守分事公,及人推已,闺门有法,亲朋有义,立行必诚而无伪,御下必恩而有礼,务勤俭以兴家庭,务谦厚以处乡里。毋事奢淫,毋习赌博,毋争讼而害俗,毋酗酒以丧德;毋以富欺贫,毋以贵骄贱,毋以强凌弱,毋以下犯上,毋因小忿而失大义,毋听妇言而伤和气,毋多言以取祸,毋责人以求备,毋为亏心事以损阴焉,毋为不洁之行以辱先人;毋以小善而不为,毋以小不善而为之。勿谓无知冥冥鉴临;勿谓无人,寂寂闻声。依我训者,是谓孝也,我祈佑之,逆我训者,是不肖也,与众弃之,不惟弃之,倾覆随之。子子孙孙,咸听斯训。
第四章、罗氏迁入紫金
紫金罗姓,一源多支。自从明万历二年(1574年)到现在各宗支的嫡祖陆续迁入紫金(永安)。有珠系四十六世罗尚崇次子罗洪德支脉从兴宁、五华(长乐)、梅县(程乡)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有珠系四十六世罗尚立长子罗洪湖支脉从梅县(程乡)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有罗洪湖传至珠系五十一世罗纲(千四郎)支系从福建龙岩(汀州)上杭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由福建龙岩(汀州)武平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继纲;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祖玉,罗向日、罗向辰;由顺德大良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匡德。紫金罗氏各宗支的嫡祖迁徙足迹大致如下:
一、龙窝镇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祖罗象展裔孙罗庭干,于五华县水寨镇移居紫金县龙窝镇洋头村黄砂坪围子。(罗天生/核对)
罗洪德第十五子罗小六又称伯六,号梅溪,由福建汀州府连城县瓜田里赴任潮州府通判官,后因世乱与弟罗伯七移居嘉应州程乡梅溪都下寨(现梅州市梅县区)。传至十五世祖罗清启、罗清泰,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惠东高潭(现惠东县高潭镇)迁永安县龙窝龙光石坳立居(现紫金县龙窝镇龙窝村),后移居龙窝琴江罗湖(现龙窝镇琴江村新宫子、径子、高湖角一带)。(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四世祖罗恭厚,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程乡(现梅州市梅县区)移居永安县龙窝罗屋排“应安第”(现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龙窝村)。(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据吾族谱称,八世祖罗祖玉夫妻(即祖公罗七郎、祖婆陈七娘)携六子,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居住(现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后又由龙窝桂山竹坑徙乌石大陂万屋排龙树塘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石陂村)。(罗汉城/供稿)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1335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岩前约枫林下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裔孙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罗氏汝荣公祠,寅山申向兼甲庚吉度分金,称蜜橱形,始建于三百多年前,因时代变迁,年久失修,已毁为平地。为纪念先祖,敦宗睦族及集议活动,经宗亲商议,于壬辰岁(2012年)九月三十日,按原址方位兴工复建,至2014年(甲午岁)十一月初二日子时祖牌升龛、落成庆典。复建工程虽然简朴,未全面完善,而已耗时二年,耗资四十余万,均属于吾族宗亲团结、鼎力捐款、同心协力、芳名留载之举。现尚有许多未完成工程及不足之处,望日后嗣子孙协力办妥!(罗新开/供稿)
三、紫城镇
1、紫城澄塘宗支(洪湖公支脉)
据吾族谱称,珠系45世罗尚立长子罗洪湖,字新郎,传至珠系53世罗汝荣,系罗尚立第九代裔孙,罗松林长子,投度名曰法镇,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由程乡水车墟大立堡榕树围(现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徙居永安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秋溪村)。吾宗支是本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祖罗汝荣三子爱庄,字魁,妣钟氏。迁居本县黄花约澄塘(现紫城镇水澄村)。(罗伟雄、罗世环/核对)
2、紫城榕林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一子罗大一传至十七世祖罗应贤、罗应文、罗应忠三兄弟,由大埔县古野村(现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移居永安县岩前约鹧鸪塘墩子头开基建立祖祠,庚山甲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榕林村)。罗应文充兵食粮,不知去向何方。罗应忠其后裔未记载,葬于本村梅子角排。罗应贤与邹氏、邱氏祖妣生二子:罗万昌、罗万升。罗应贤葬于本村下嶂子田面上,丙山壬向。邹氏祖妣葬于秋溪约中石坑七娘洞,庚山甲向,雄鸡拨羽形。邱氏祖妣葬于本村土名油兰岭田面上,乾山巽向。(罗永容、罗艳增/核对)
3、紫城仕贵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1335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鸣,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与叔父罗仲富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境。初居于县城之内,始侧近置买田屋,于今倘存址迹,后又徙岩前约陈田甲横岗枫林下而(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罗鸣卒葬于祖屋对面社角头,小地名曰大窝肚,喝形蚕蛾卷斗。罗鸣于世时通达地理,墓向,庚度,坟式,石冢等,丙寅岁二月三十日寅时复葬时与赖氏祖妣合葬。金骸寸节俱全,墓坟巽山乾向。其时,长房与二房共行祭一堂。因三房丁多人众,又另行祭一堂。祭之时扬公鸡连唱十余声,足可见为吉兆也。至今富贵兼全尽可定夺也。后裔以屋立祠以供,尊罗鸣为永安开基始祖。罗鸣婚配谭氏、赖氏。谭氏祖妣墓于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岁四月重修,于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癸卯岁三月初五日丑时重修外翌碑系西蜀清锦二邑修外。墓葬祖祠下角塅埔心,坐北向南,壬山丙向,生三子:继林、隐林、念林。罗鸪,婚配孙氏,后未记载。罗达,婚配曾氏,后未记载。罗选,婚配陈氏,后未记载。罗鸣裔孙在紫金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选自罗镜泉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据吾族谱称,八世祖罗祖玉夫妻(即祖公罗七郎、祖婆陈七娘)携六子,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居住(注:当时永安县城北门内开始筑城池,还未建造罗氏宗祠)。后祖公罗七郎携三子回迁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居住,祖公罗七郎七十岁卒葬于平和。祖婆陈七娘携三子,由永安县城北门内(现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移居乌石约河树湾西街坝开基,后徙乌石大陂万屋排龙树塘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石陂村)。明崇祯年间建造祖祠一座(艮山兼丑坤向),清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年间重修祖祠,合族转火祖牌升龛祀奉,祖祠堂名题字“豫章云”。吾族当时丁财兴旺,书生十八,拳棒十八,文武双全。但至清光绪年间,出现兄弟纷争,导致丁财衰落,裔孙背井离乡。此后有很多裔孙迁往四川宜宾等七个市县和广西、湖南、江西、浙江以及广东花县、潮州、潮阳、揭阳、揭西、阳江、阳春、高州、茂名、海丰、陆丰、惠东高潭、惠州、河源等地。吾族尊祖婆陈七娘携的三个儿子为开基一世祖,从嫡祖罗祖玉传至现在己有十七代。(罗汉城/供稿)
5、紫城乌石三丫角宗支 (支脉世系待考)
罗匡德,由顺德县大良(现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迁永安县城乌石巷子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乌石村),后裔分居紫城乌石三丫角(又称石马角)、城南沙子坝(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委会沙子坝一带)。罗匡德系由顺德大良(注:大良古称太艮,又称凤城)来紫金(原永安)紫城乌石三丫角(又称石马角)、城南沙子坝的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罗盘针/核对)
永安县开基始祖匡德公,妣倫氏生八子。原本相传先曰:有功于明封为行役使安置顺德,洪武年间调入电劈司。公生八子,其四子与祖妣仍居顺德县,后祖妣卜葬顺德牛头堡。而我祖匡德公携带四子徙永安县(现紫金县)居室计之设也,卜葬城隍庙处,其时尚未开县也,迨隆庆谕旨开永安复迁乌石改葬岗仔尾,喝形鲢鲤吐舌。公带四子迁居乌石分作四房,而冠先公为满房。
二世祖:冠先公,卒葬于乌石墩头埔秋河口,庚山兼酉,名为田螺形。黄祖妣葬在乌石大面前塅心垅面上,坐东向西。冠先公生四子,长子:寿观,次子:寿僅,三子和四子名字不详。
三世祖:寿观公,妣黄氏,生一子:应成。寿观公葬在乌石石马阁田垅,寅山兼艮,丙寅丙申分金,蜘蛛形。祖妣黄氏葬在林田璜岗子,名为箫子形。
四世祖:应成公。妣张氏,生三子:长子:文粲,次子:文钦,三子:文常。应成公葬在石马阁猪乸坑艮心,名为猪肝形。祖妣张氏葬在荷树弯,艮山兼寅,丙寅丙申分金,名为倒插钯头形。
五世祖:文粲公,妣?氏,生一子:罗襟。
文粲公立祠堂一座在中心屋,卒葬在林田山下汶仔口塘面上,坐南向北,祖妣不知何处。
文钦公立祠堂一座在乌石巷仔下。
文常公立祠堂一座在石马阁上屋。六世祖:襟公,妣黄氏,生一子:鹤士(属下老屋)。摘录中华民国13年癸未岁重修《罗氏族谱》手抄本(罗茂林提供)
6、紫城城南沙子坝宗支(支脉世系待考)
我先祖匡德公,乃洪德公所生十八子之小九公的后裔,因有功于明,敕授官吏于顺德,明洪武年间,调入电壁司,配妻倫氏,生四子。于明隆庆年间(约公元1570年),携妻及四子迁徙永安县(即今紫金县)乌石巷子定居。买了大片山岭田地,建造新房,同儿子一道勤劳耕种,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为后代奠定了基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和睦乡邻,有难必帮,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爱戴。 在永安县开设县城时,匡德公尽力帮助捐款修建城墙。几年后,祖妣又生了四个儿子,因祖妣不服水土,体弱多病,遂辞别匡德公,带四个儿子返回顺德居住(四个儿子名字不详)。祖妣卒葬顺德大良,原古名牛头堡。
匡德公卒葬乌石巷子岗子尾,喝形鲢鲤吐舌。冠先公卒葬乌石巷子墩头埔秋河口,庚山兼酉,喝形田螺地。妣黄氏卒葬乌石大面前塅心田垅面上,坐东向西。
匡德公在紫金立基四子,分为四大房,后裔在各行名业中,涌现出了大量英才,房房昌盛,不断发展壮大,为了不忘祖宗功德,尊祖敬宗,弘扬祖先美德,后裔于1997年12月在乌石巷子原祖居地,重新建造匡德公祖祠,祠内设立匡德公与祖妣倫氏神牌位,后裔每年春分季节举行集会祭祀。
让我们同心同德,不忘先祖的教诲,加强团结,为实现更加宏伟辉煌的事业,开创人间奇迹,努力奋斗,为我罗氏宗族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罗冠文 于2017年12月2日 供稿)
7、紫城新庄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60世祖罗受泰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思聪裔孙。祖妣张满娘生五子:罗良志、罗良盛、罗良富、罗良通、罗良福。于1650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徙居广东惠州府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定居建祠(已丙山亥壬向)。罗受泰卒葬于黄塘墟车前小水仁志坪(坤山艮向,喝观音坐莲形),祖妣张满娘卒葬于茜坑尾火炉石(坐东向西,喝木星形)。吾族裔孙繁衍昌荣,代代出贤良,散居各地。二世祖罗良志,祖妣郑氏生三子:文彩、文贵、文瑞分居本村楼下;二世祖罗良盛,祖妣邱氏生四子:文选、文儒、文贤、(文炳,待考)分居本村坪上;二世祖罗良富,祖妣何氏生四子:文聪、文明、文志、文高分居何地未记载;二世祖罗良通,祖妣魏氏,徙居惠州城内后未记载;二世祖罗良福,出家去天字嶂食斋。四世祖罗宏猷、罗宏经,由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庄村)移居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罗宏猷次子罗奇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槎岭大岭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罗宏经次子罗粤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四维雷公桥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现详细记载以下10代辈字世系排列:文、宏、英、茂、扬、思、庆、锦、天、国。吾族因在“文革”破除四旧时,老族谱被焚毁而造成失载,现只有后裔查祖墓碑文填补上为盼。吾族自罗纲(千四郎)起40代辈字世系排列:四千万仲,宗师永维,翠受良文,宏英达廷,嘉明绍端,国治成平,康安裕顺,定昌富荣,元仁云集,应世方名。选自罗忠群手著《罗氏受泰公世系》资料)
8、紫城禾塘角、坣头下、西门,黄花、水澄、中洞、小黄花,衙前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59世罗仲英,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永俊嫡孙,罗旻之子,吾族尊为入粤始祖,生卒不详。罗仲英长子罗受庄,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而乐业乐士居焉,后徙本县黄花约水美甲上本村开基立祠(现紫城镇水澄村)。罗仲英公跟寻长子罗受庄,年老未返上杭,卒葬于永安林田冷水坑獭凹,癸山兼子,真武踏鼋形,又称獭形,清嘉庆八年(1803年)癸亥重修。2015年因县城区垃圾处理场建设需要,罗仲英金骸于是年农历三月初八日迁回县城禾塘角石碑岭安葬,丁山癸向,中秋告竣。原碑文称罗仲英为二世祖,清光绪十七年罗焕祥手著《罗氏族谱》记载罗仲英是入粤始祖。罗仲英生有五子,妣赖一娘生二子:罗受庄,字庄一郎;罗受念,字念三郎。妣石一娘生三子:罗受忠、罗受龙、罗受恩。祖妣赖、石一娘均卒葬于上杭。罗仲英入粤起世系辈字排列:仲受赐文,维振朝元,昌扬南霖,凤蔚光先业,龙章华国材,宏谋承祖启,景运肇天开。其中“赐”(仕)字为三世,“蔚”(伟)字为十四世(祝系172世)。罗仲英裔孙在紫金主要分居:紫城禾塘角、坣头下、西门,黄花沈仁坑,水澄上本、蟹湖、南沐洋,中洞、小黄花,衙前;黄塘嶂拔辣菜坑、澄田;义容龙腾等村镇。另有迁往河北、四川、广西,龙门龙潭铁岗、曲江安山洞早禾田等地。八世祖罗庚元长子罗开桂,壬子科举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直隶省河间府景州东光县知县(现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注:蟹湖罗文龙过继为罗登明次子,后始居沈仁坑。罗汉华父亲从水澄南沐洋过继为澄田罗姓之子,后始居澄田先锋组符头。
二世祖罗受庄,字庄一郎、罗受忠、罗受念,字念三郎、罗受龙、罗受恩。罗受庄,祖妣张二娘,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因人多屋少,后徙黄花约澄塘村居住,罗受庄见此村地方非君子仁人所居之地,后又徙黄花约水美甲上本村,买承叶马郑三姓田业立祠,庚山甲向,即系上本上楼屋。罗受庄生二子:长子罗粮芳、次子罗粮米。罗粮芳生三子:长子罗文茂、次子罗文案、三子罗文盛。罗文案生一子:罗弘亮迁往西蜀(四川)后未记载。罗文盛被曾姓招入门其妻杨氏及后裔未可知也。据说罗永俊金骸原葬于上杭县大洋坝,其后裔罗文盛复往上杭县大洋坝盗挖罗永俊金骸回来紫金县(原永安县),葬于黄花约蟹湖分水凹,(俗叫蓑衣公,每次扫墓都下雨,且总会有人吵至打架的)。罗粮米分居小黄花立祠,庚山甲向,眠牛形。罗文茂生二子:长子罗弘声、次子罗弘高。罗弘声生一子罗织锦。罗织锦生五子:长子罗凤祥、次子罗凤扬、三子罗凤彩、四子罗凤云、五子罗凤清。罗受庄葬于黄花约蟹湖吊简坑,壬山丙向。祖妣张二娘葬于黄花约蟹湖蛇坑尾。罗受念葬于罗受庄地坟顶右边。祖妣郑三娘无嗣后。罗受忠葬于林田驼猪岭,申山寅向,美女踏车形。罗受龙葬于黄花约南沐洋麻子窝,巳山兼丙,雄鸡拨羽形,无嗣后,其坟墓无碑文记载。罗受恩,系罗受庄五弟,始闽迁粤,而乐业乐士居焉。罗受恩葬于上濑右拔尾,亥山巳向,昂天海螺形,清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岁重修。祖妣叶氏,葬于西门黄阪坑石井地,辛山兼酉,飞凤形。祖妣杨氏葬于龙潭石坑,丙山兼巳,孩儿坐栏形。生三子:罗仕福、罗仕锦、罗满福。
三世祖罗仕福、罗仕锦、罗满福,系罗受恩之子。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居家后(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明万历年间,罗仕福、罗仕锦见禾塘角、坣头下一带山清水秀,田地广阔,预言在此风水宝地上选址建立祠堂,立农管山,勤耕细作,建设家园,安家立业,日后定成为高楼大厦林立的繁荣城市,子孙后代通享荣华富贵。罗什福的裔孙,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在禾塘角建立祖祠一座,于2005年冬重修。罗仕福,又名云台,生于戊寅68岁寿终,罗仕福葬于教场黄竹埔,申山兼坤,锦被盖孩儿形。祖妣江氏葬于埔尾约中洞脉之凹,丁山癸向,雄鸡拨羽形。生六子:罗文荣、罗文辉、罗文相、罗文耀、罗文智、罗文泉。罗仕锦裔孙在坣头下建立祖祠一座,时师伪说丁山兼未房分有亏,丁财不兴,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岁五月初一癸丑日寅时兴工,丙山兼午乙巳乙亥分金,九月初八丁巳日癸卯时祖牌升龛转火。1999年重修,中堂重新安放“豫章罗氏堂上罗仕锦与祖妣赖氏祖牌”。罗仕锦祖妣赖氏,生三子:长子罗文炳、次子罗文宣、三子罗文育。罗仕锦葬于黄花约南沐洋,庚山甲向,瓜形。祖妣赖氏葬于黄花约蟹湖嶂,午山子向,燕子伏梁形。罗仕锦与祖妣赖氏,均葬于黄花约南沐洋铁炉塘瓜形和该山顶燕子伏梁形。罗满福,葬于禾塘角老虎窝坭塘,乙山兼卯,无嗣后。
四世祖罗文荣,系罗仕福长子,罗文荣与祖妣黄氏同葬于埔尾约中洞尾丁山癸向、兼未分金。生二子:罗维藩、罗维宁。罗文荣徙居埔尾约中洞下格立祠,丙山壬向。罗文荣后裔分居衙前、中洞等地,传至八世祖罗开元后裔分居义容龙腾。
四世祖罗文辉,系罗仕福次子。罗文辉与祖妣缪氏留在禾塘角居住,罗文辉葬于黄花约蟹湖村老住场。生一子:维高。
四世祖罗文相,系罗仕福三子。留在禾塘角居住,罗文相葬于黄花约蟹湖分水凹水径排上,乙山辛向。祖妣余氏葬于竹坑,祖妣高氏,葬蛤蟆坑。生一子:罗维清。
四世祖罗文耀,系罗仕福四子。罗文耀葬于黄花约长坑尾,祖妣叶氏葬于黄花约蟹湖老猪塘。生三子:罗维常、罗维亨、罗维兼。
四世祖罗文智,系罗仕福五子。罗文智葬于黄花约蟹湖蛇坑麻风窝山岗,寅山兼艮,坐箕宿四度,甲戌甲辰分金,放丁水,金枧银巢形。祖妣肖氏葬在于黄花约长坑,嫩草垂珠形。癸山丁向、兼丑分金。祖妣郑氏,葬于黄花约澄塘陶塘屋背穴,猛虎跳墙形。癸山丁向、兼丑分金。于清道光已丑年九月初二日丑时重修。生三子:罗维寿、罗维茂、罗维政。
四世祖罗文泉,系罗仕福六子,罗文泉与祖妣黄氏同葬于禾塘角龙仔岭老屋背,失嗣。
四世祖罗文炳、罗文宣、罗文育,系罗仕锦之子。罗文炳、罗文宣留在坣头下居住。坣头下祠堂存放的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烧毁,造成十几代族谱记载数据缺失。现在后裔不知道那一房是罗文炳房系,那一房是罗文宣房系,只知道三大房系(即是1960年时坣头生产队期间,据说居住在上老屋的后裔为一大房系和居住在下老屋的后裔为一大房系以及居住在祠堂的后裔为一大房系)。2010年以前,已传至第17世(珠系第75世)“业”字辈。罗文育,后迁居黄花约南沐洋建立祖祠一座,罗文育葬于埔尾约班魚塘,癸山兼子。祖妣曾氏葬于黄花约蟹湖子罗屋背,癸山兼子。生三子:罗维鼎、罗维成、罗维捷。从1992年起,禾塘角、坣头下一带罗氏与县城新区生活融为一体,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罗水生/核对 )
9、紫城北门内宗支(洪湖公支脉)
据吾族谱称,一世祖罗显荣,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永达裔孙。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而乐业乐士居焉。祖妣赖氏生四子:罗承钦、罗承广、罗承章、罗承材。罗显荣葬于富田里,祖妣赖氏葬于林田猪母埔。另有后裔罗德隆移居蓝塘,罗秉洪移居义容墟,罗文瓒移居惠东高潭墟,罗文玉移居龙窝洋头黄砂坪围子,罗维栋移居龙窝中溪樟洞,罗绍祖过继为南沐洋罗姓之子取名罗继康,罗绍基过继为禾塘角罗姓之子取名罗蔚伦。(罗汉雄、罗镇蕃/核对)
10、紫城东门、中埔宗支(待考)
据吾族谱称,罗继纲,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福建汀州府武平县象洞司前(现龙岩市武平县象洞乡联坊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东门老学第圣殿之所开基立祠(现紫金中学一带),后移居林田约中美埔岭山下立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中埔村)。另有后裔罗炽云移居广西北流县三合墟。罗继纲系由福建龙岩(原汀州)武平象洞迁入紫金(原永安)的紫城东门、中埔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选自罗少平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11、紫城城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12、紫城城南直径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华山(威公),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兴宁县花螺墩(现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迁永安县城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委会直径大塘面罗屋),迄今(2015年)已三百零六年。(罗金甫、罗江甫/核对)
13、紫城安良墟、安良墟下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五世祖罗升仲,由兴宁县花螺墩(现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迁永安县城安良墟井圹(岸)头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安良居委会)。其弟罗升富迁徙广西贺县(现广西贺州市)。另有:罗锐泉,于1962年从梅县南口(现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来紫金县防疫站工作,全家定居安良墟下。(罗楚明/核对)
四、瓦溪镇
1、瓦溪高田、围澳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黄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灶华/供稿)
2、瓦溪下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罗凤廷,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瓦溪下濑坪上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下濑村)。据说另有裔孙迁往外地,如今不知他们立居何处。罗凤廷系几世祖?该世系不清,待考。(罗远松/核对)
五、九和镇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黄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露春/核对)
六、蓝塘镇
1、蓝塘石城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1335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岩前约枫林下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裔孙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罗华昌/核对)
2、蓝塘龙渡、百罗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五世祖罗仕清,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铁潭立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通惠居委会五湖桥一带),后移居紫金县蓝塘镇龙渡村龙头围。十七世祖罗耀南,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蓝塘镇龙渡村龙头围继迁百罗村马鞍山立居。(罗华昌/核对)
3、蓝塘半径宗支(支脉世系待考)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八世祖罗法行,系罗永成第五儿子。从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移居永安县蓝塘半径桐梓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半径村)。一说罗法行是福建上杭大洋坝罗氏千四郎公系的后裔?该世系不清,待考。(罗中发/核对)
七、凤安镇
1、凤安竹塘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黄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锡龙/核对)
2、凤安下石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八世祖罗维富,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居永安县凤安下石大坑(现紫金县凤安镇下石村)。(罗木生/核对)
八、上义镇
1、上义周塘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三子罗伯四,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现兴宁市)立居。传至十六世祖罗永宁,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徙居永安县上义周塘围(现紫金县上义镇上义村),另有后裔移居香港地区及芬兰、荷兰等国外。(罗敬东/核对)
九、义容镇
1、义容汀村大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广东兴宁县南门社子下(现兴宁市)。生二子:长子罗德秀、次子罗德高。三世祖罗德秀,生三子:罗均美、罗均寿、罗均章。三世祖罗德高,徙居长乐胡田(现梅州市五华县)。罗德秀传至七世祖罗环,生四子:长子罗尚质,移居长乐三伯洞(现梅州市五华县)。次子罗尚忠,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义容和尚田(现义容镇汀村大田)。三子罗尚德、四子罗尚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八世祖罗尚德,回迁长乐立居(现梅州市五华县)。十世祖罗通,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生四子:长子罗荣锦、次子罗荣秀,立居河源叶潭吉布围(现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三子罗荣标,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杨额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大利完角)。四子罗荣祖,由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迁居义容汀村黄连陂娥长潭(现紫金县义容镇汀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2、义容桥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九世祖罗有远,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长乐东之(现梅州市五华县),后移居兴宁县城内左武守府衙门前(现兴宁市)。九世祖罗有兴,由长乐转水黄金坑(现五华县转水镇矮车村)移居永安县义容桥田新陂(现紫金县义容镇桥田村),罗有兴裔孙罗子兵迁居紫金县柏埔镇大鲁村石牙头和博罗县石坝镇吉石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3、义容东平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长子罗德秀传至九世祖罗达祯,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义容屯背甲凌角陂(现紫金县义容镇东平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4、义容塘丰、汀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由永安县义容黄连陂娥长潭迁塘丰塘博下居住,后裔分居义容汀村八斗种(现紫金县义容镇坪輋村、汀村),古竹四维雷公桥(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奕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由兴宁县龙田高车(现兴宁市龙田镇)移居永安县义容黄洞立祠(现紫金县义容镇黄洞村)。裔孙分居:黄洞长塘排、下径,中兴圹(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安全大凹,下告岭背坪,义容墟镇;古竹吉安桐子窝等村镇(现义容镇黄洞村、中兴村、东平村、安全村、下告村、义容墟镇;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吉安村)。另有:十二世祖罗福海,由紫金乌石迁居义容安全大凹。二十六世祖罗仕辉,于1944年从兴宁县龙田(现兴宁市龙田镇)来紫金县义容墟镇经商定居,是罗氏昭远公后裔也。(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6、义容龙腾宗支(洪湖公支脉)
吾宗支永安始祖罗仲英传至三世祖罗仕福,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在禾塘角建立祖祠一座,于2005年冬重修。罗仕福,又名云台,生于戊寅68岁寿终,罗仕福葬在教场黄竹埔,申山兼坤,锦被盖孩儿形。祖妣江氏葬于埔尾约中洞脉之凹,丁山癸向,雄鸡拨羽形。生六子:罗文荣、罗文辉、罗文相、罗文耀、罗文智、罗文泉。
四世祖罗文荣,系罗仕福长子,与祖妣黄氏同葬于埔尾约中洞尾丁山癸向、兼未分金。生二子:罗维藩、罗维宁。罗文荣徙居埔尾约中洞下格立祠,丙山壬向。罗文荣后裔分居衙前、中洞等地,传至八世祖罗开元后裔现居住容义镇龙腾村。(选自罗木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古竹镇
1、古竹槎岭、四维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60世祖罗受泰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思聪裔孙。祖妣张满娘生五子:罗良志、罗良盛、罗良富、罗良通、罗良福。于1650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乡大洋坝村)徙居广东惠州府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定居建祠(已丙山亥壬向)。罗受泰卒葬于黄塘墟车前小水仁志坪(坤山艮向,喝观音坐莲形),祖妣张满娘卒葬于茜坑尾火炉石(坐东向西,喝木星形)。吾族裔孙繁衍昌荣,代代出贤良,散居各地。二世祖罗良志,祖妣郑氏生三子:罗文彩、罗文贵、罗文瑞分居本村楼下;二世祖罗良盛,祖妣邱氏生四子:罗文选、罗文儒、罗文贤、(罗文炳,待考)分居本村坪上;二世祖罗良富,祖妣何氏生四子:罗文聪、罗文明、罗文志、罗文高分居何地未记载;二世祖罗良通,祖妣魏氏,徙居惠州城内后未记载;二世祖罗良福,出家去天字嶂食斋。四世祖罗宏猷、罗宏经,由永安县黄花约赤珠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庄村)移居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罗宏猷次子罗奇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槎岭大岭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罗宏经次子罗粤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四维雷公桥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现详细记载以下10代辈字世系排列:文、宏、英、茂、扬、思、庆、锦、天、国。吾族因在“文革”破除四旧时,老族谱被焚毁而造成失载,现只有后裔查祖墓碑文填补上为盼。吾族自罗纲(千四郎)起40代辈字世系排列:四千万仲,宗师永维,翠受良文,宏英达廷,嘉明绍端,国治成平,康安裕顺,定昌富荣,元仁云集,应世方名。(罗治宏、罗伟雄/核对)
2、古竹四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由永安县义容黄连陂娥长潭迁塘丰塘博下居住,后裔分居义容汀村八斗种(现紫金县义容镇坪輋村、汀村),古竹四维雷公桥(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奕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由兴宁县龙田高车(现兴宁市龙田镇)移居永安县义容黄洞立祠(现紫金县义容镇黄洞村)。裔孙分居:黄洞长塘排、下径,中兴 (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安全大凹,下告岭背坪,义容墟镇;古竹吉安桐子窝等村镇(现义容镇黄洞村、中兴村、东平村、安全村、下告村、义容墟镇;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吉安村)。另有:十二世祖罗福海,由紫金乌石迁居义容安全大凹。二十六世祖罗仕辉,于1944年从兴宁县龙田(现兴宁市龙田镇)来紫金县义容墟镇经商定居,是罗氏昭远公后裔也。(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4、古竹潮沙宗支(洪湖公支脉)
罗向日、罗向辰,由福建漳州市(原漳州府)迁广东紫金县(惠州府原永安县)古竹潮沙牛古石立居(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潮沙村),人丁100人左右。祠堂门楼牌“黄罗宗祠”;大门联“江夏源流,豫章世泽”。据说该祠是当时罗向日、罗向辰与黄姓结拜谊兄弟共同兴建的祠堂,黄罗两姓共用至今。其后裔罗革友,原在广东开平县工作,现移居美国。罗向日、罗向辰系由福建漳州迁入紫金(原永安)古竹潮沙的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编者当地调查资料)
十一、黄塘镇
1、黄塘澄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七子罗大七传至二世祖罗文显,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徙居兴宁县三图(现兴宁市)。十二世祖罗敬贤,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腊石约澄田坑高简立居(现紫金县黄塘镇澄田村)。十三世祖罗元禄,由澄田坑高简徙居柏埔东方葵笑坑,散居福田农会(现紫金县柏埔镇东方村、福田村)。现仍居住黄塘镇澄田村先锋组符头的有罗汉华等三房人,罗华兴解放前迁居香港。注:罗汉华父亲从水澄南沐洋过继为澄田罗姓之子,后始居澄田村先锋组符头。(罗汉华/核对)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十三世祖罗星恩,于清康熙年间(1663—1721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黄塘约长岌蓝坑(现紫金县黄塘镇长岌村)。十四世祖罗英松,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黄塘上黄塘丰围(现紫金县黄塘镇上黄塘村)。另有罗连新,解放前从五华县来紫金县黄塘墟镇经商定居。(罗杏泉/核对)
3、黄塘嶂拔辣菜坑宗支(洪湖公支脉)
吾宗支永安始祖罗仲英之子罗受庄,字庄一郎与祖妣张二娘,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因人多屋少,后徙黄花约澄塘村居住,罗受庄见此村地方非君子仁人所居之地,后又徙黄花约水美甲上本村,买承叶马郑三姓田业立祠,庚山甲向,即系上本村上楼屋。罗受庄生二子:长子罗粮芳、次子罗粮米。罗粮芳生三子:长子罗文茂、次子罗文案、三子罗文盛。罗文案生一子:罗弘亮迁往西蜀(四川)后未记载。罗文盛公被曾姓招入门其妻杨氏及后裔未可知也。据说罗永俊金骸原葬于上杭县大洋坝,其后裔罗文盛复往上杭县大洋坝盗挖罗永俊金骸回来紫金县(原永安县),葬于黄花约蟹湖分水凹,(俗叫蓑衣公,每次扫墓都下雨,且总会有人吵至打架的)。罗粮米,分居小黄花立祠,庚山甲向,眠牛形。其后裔又分居嶂拔辣菜坑。罗文茂生二子:长子罗弘声、次子罗弘高。罗弘声生一子罗织锦。罗织锦生五子:长子罗凤祥、次子罗凤扬、三子罗凤彩、四子罗凤云、五子罗凤清。罗受庄葬于黄花约蟹湖吊简坑,壬山丙向。祖妣张二娘葬于黄花约蟹湖蛇坑尾。罗受念葬于罗受庄地坟顶右边。祖妣郑三娘无嗣后。罗受忠葬于林田驼猪岭,申山寅向,美女踏车形。罗受龙葬于黄花约南沐洋麻子窝,巳山兼丙,雄鸡拨羽形,无嗣后,其坟墓无碑文记载。罗受恩,系罗受庄五弟,始闽迁粤,而乐业乐士居焉。罗受恩葬于上濑右拔尾,亥山巳向,昂天海螺形,清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岁重修。祖妣叶氏葬于西门黄阪坑石井地,辛山兼酉,飞凤形。祖妣杨氏葬于龙潭石坑,丙山兼巳,孩儿坐栏形。生三子:罗赐福、罗赐锦、罗满福。(选自罗传兴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二、柏埔镇
罗洪德第七子罗大七传至二世祖罗文显,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徙居兴宁县三图(现兴宁市)。十二世祖罗敬贤,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腊石约澄田坑高简立居(现紫金县黄塘镇澄田村)。十三世祖罗元禄,由澄田坑高简徙居柏埔东方葵笑坑,散居福田农会(现紫金县柏埔镇东方村、福田村)。(选自罗明汉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2、柏埔良洞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五子罗大五传至九世祖罗法明,由兴宁县(现兴宁市)徙居永安县柏埔良洞水围(现紫金县柏埔镇良洞村)。(选自罗明汉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3、柏埔大鲁宗支(洪德公支脉)
(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三、临江镇
1、临江光凹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广东兴宁县南门社子下(现兴宁市)。生二子:长子罗德秀、次子罗德高。三世祖罗德秀,生三子:罗均美、罗均寿、罗均章。三世祖罗德高,徙居长乐胡田(现梅州市五华县)。罗德秀传至七世祖罗环,生四子:长子罗尚质,移居长乐三伯洞(现梅州市五华县)。次子罗尚忠,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义容和尚田(现义容镇汀村大田)。三子罗尚德、四子罗尚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八世祖罗尚德,回迁长乐立居(现梅州市五华县)。十世祖罗通,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生四子:长子罗荣锦、次子罗荣秀,立居河源叶潭吉布围(现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三子罗荣标,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杨额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大利完角)。四子罗荣祖,由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迁居义容汀村黄连陂娥长潭(现紫金县义容镇汀村)。(罗九如、罗燕城/核对) 2、临江光凹、禾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一世祖罗荣学,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十二世祖罗明乐,于清康熙年间(1663—1721年),由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移居禾坑厚头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禾坑村)。(选自罗金水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2015年10月
2017年12月
紫金罗氏宗祠重光庆典照片
2015月10月
祝章:
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xxxx年岁次xx月建xx朔日xx祭日xx今有堂下阳居裔孙xxxxxx右领合族xxx(凡参加者姓名)谨以香楮宝烛,茶酒素仪果品,刚鬣、柔毛、牲馔、三牲物仪、致祭于
豫章罗氏堂上祖考讳珠公妣张傅
老大人老夫人位前 而祝曰
本祠福德长生兴旺龙君神位前
恭长惟 吾祖
(作者 罗盘针)
紫金罗氏族谱与通谱记载不一
综上所述,特据《紫金罗氏族谱》手抄本有关资料,专以为文,留传参考。鉴于各地谱记不一,在编写《紫金罗氏源流总谱》时选自了《中华罗氏通谱》有关资料,以贯全国罗氏源流,才能让祖宗含笑九泉。
二O二O年一月
撰稿人:罗小苑、罗盘针、罗水生、罗水南
鸣谢:上义罗伟方宗贤,大力支持编辑《紫金罗氏源流总谱》工作,捐助经费5000元。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