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罗氏文摘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时间:2017/10/4 10:46:50  作者:网络媒体  来源:中华罗氏文化网  查看:2880  评论:0
内容摘要:“龙岗罗”:十二代子孙全球开枝散叶,聚族而居的鹤湖新居如今已成“会说话”的客家文化活化石2017-11-03毕国学 苏勇 超群西葫芦 鹤湖新居正门和正门前半月形池塘。海外龙岗罗氏后裔返乡祭祖后在鹤湖新居大门合影。 鹤湖新居“聚族於斯”牌坊。 鹤湖新居角楼。鹤湖新居罗氏祖堂。鹤湖新...

“龙岗罗”:十二代子孙全球开枝散叶,聚族而居的

鹤湖新居如今已成“会说话”的客家文化活化石

2017-11-03 毕国学 苏勇 超群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鹤湖新居正门和正门前半月形池塘。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海外龙岗罗氏后裔返乡祭祖后在鹤湖新居大门合影。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鹤湖新居“聚族於斯”牌坊。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鹤湖新居角楼。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鹤湖新居罗氏祖堂。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鹤湖新居全景图。

    作为鹤湖新居奠基人,鹤湖先祖罗瑞凤及其子以鸿皓之志,呕心沥血,百折不挠,血脉相传,共历数十年拼搏打造的客家鸿基伟业,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丰碑。

    200年来,朝代更迭,鹤湖新居罗氏“孕育”了十二代子子孙孙,他们安身立命,经国济世,生生不息。这里有说不尽的“中国故事”,有讲不完的“龙岗典故”。

    200年来,“龙岗罗”们海内外矢志不移的拼搏精神,呈现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迄今,双百鹤湖新居不仅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客家民俗博物馆,也是鞭策后人的励志活教材,而且是龙岗区,乃至南粤客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客家建筑的活化石,是海外华裔客家人魂牵梦绕的寻根之旅和灵魂寄托。

 鹤湖新居: 

巍峨壮丽的客家围堡

 

    传说,200多年前,在龙岗墟有一口水塘,它清澈甘甜,引来大批仙鹤在此嬉戏。1817年,鹤湖新居罗氏后人在此宝地建起的客家围堡被称为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居民小组,为广东兴宁客家人罗瑞凤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始建,历经罗家三代人的努力而建成,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鹤湖新居总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由月池、禾坪、围屋三部分组成,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围屋建筑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围屋面宽167米,后宽116米,进深105米,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内呈方形,外呈梯形,内外围各有四角楼一望楼,倒座东北面三开门,正门牌匾上书“鹤湖新居”四个大字,年款为“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仲秋月吉旦”(嘉庆二十二年为1817年,是鹤湖新居内围建成的年代,距离今年正好200年。)围屋为中轴线对称布局,中心为府第式三堂两横,前有禾坪、月池,共有300多间房屋,最多时有1000余人在此居住。围屋内阁、楼、厅、堂、房、井、廊、院、天井等互相关联,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围屋内除角楼、望楼为四层之外,其余多为两层结构。

    鹤湖新居集生产、生活、防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龙岗罗氏家族曾在此聚族而居近200年。它集闽、赣、粤客家围屋的精华,体现了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的交融,是深港地区城堡式围楼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客家建筑的活化石”“客家建筑艺术的结晶”“客家人开发深圳东部的历史见证”。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勤俭兴家:

“龙岗罗”开枝散叶200年

   清朝自康熙八年(1669)开始为恢复沿海地区经济,废除禁海令,迁海复界,招募农民到此垦荒,一大批客家人就是在这时陆续从闽粤赣的边界地区迁至龙岗,尤其是乾嘉之际出现了移民高峰。鹤湖新居的始建者罗瑞凤就是在清乾隆年间从兴宁迁至龙岗,并在此地立足生根,开枝散叶。罗瑞凤以农耕立足,以小商贩起家,到龙岗二十余年便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并开始修建鹤湖新居,历经祖孙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建成。鹤湖罗氏逐渐成为本地望族,人称“龙岗罗”。罗氏从初到龙岗至今,250余年间共有十二代人。罗家人凭借勤俭坚忍的品质,怀抱热忱爱国的忠心,本着崇文重教的精神,发展文武双全的才能,在龙岗蓬勃发展,成为龙岗客家乃至南粤客家的典型代表。

    据族谱记载,鹤湖罗氏以周代罗国始封君匡正公为祖先,世代传承汉代罗珠公家训,为豫章罗氏的分支。鹤湖开基祖罗瑞凤(1714-1796)是兴宁东门罗氏小九公的第十六世孙,从兴宁来到龙岗时四十四岁。

    在罗氏家族里一直传颂着瑞凤公勤俭兴家的故事。瑞凤公初来龙岗,白手起家,先是务农,后往来于深圳龙岗(时属归善县)与东莞凤岗之间,挑担赶墟,做小本生意。他节衣缩食,勤俭到苛刻的地步。据说瑞凤公每天很早就出门,在挑担里必带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块用盐水浸过的鹅卵石,用餐时边吃饭边舔“盐水石”当下饭菜;一样是一块土坯砖,在外尿小解,将尿水尿在土坯砖上,带回去掰开晾晒,然后放到自家田里做肥料。总之是极尽节俭之能事,再加上善于经营、诚信立身,经过多年发展,瑞凤公在凤岗塘沥创办瑞合商号,逐渐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商人。

    如今的罗瑞合居民小组(原为罗瑞合村)名字即来源于瑞凤公当年创办的商号——“瑞合”是鹤湖罗氏早年的商号名称,后罗氏族人以鹤湖新居为核心在其周边聚居生活形成罗姓村落,该村落便以“罗瑞合”命名。

    事业有成后,瑞凤公便开始兴建鹤湖新居。嘉庆元年,新居内围还没有竣工,瑞凤公就去世了。他的三个儿子成年后分别立家,大房三庆堂,二房五桂堂,三房满庆堂,俗称长房、二房、满房。三个儿子继承罗瑞凤衣钵,扩大罗家产业,并继续修建围屋。鹤湖新居在三代人的努力下终于完工,成为远近闻名的客家大围。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正大门 

 

仁义传家:

君子乾乾修身齐家治国

吃苦就是吃补。

    鹤湖罗氏第三代子孙中开始有人取得功名,其中部分走向仕途。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鹤湖新居现存一块“大夫第”牌匾,现为国家二级文物,为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馆藏。大夫是古代文职官员的别称,“大夫第”即是文官的家宅。牌匾年款为道光十四年,即1834年,下款为“诰授奉直大夫罗兆熊”。罗兆熊为罗瑞凤二儿子罗廷贵之子。这块匾的背后还有一个既有趣又感人的故事。

    据罗氏族人罗文范讲,兆熊曾任广州府儒学正堂,掌管全府的教育,主持选拔考试。兆熊继承了祖先勤俭的美德,为官公正清廉。道光年间广州府曾遭遇洪灾,罗兆熊便用自己的俸银赈灾,为贫苦百姓免费施粥,俸银不够时还常写信回家向父亲讨要钱两。

    他的父亲罗廷贵,即五桂公,为人特别勤俭,因身材瘦小,且十分精明,人送绰号“猴五贵”。他继承其父艰苦创业的作风,大量买田置地,还继续主持鹤湖新居的修建。此时的罗家已经富甲一方,但五桂公仍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不舍得乱花一分钱。五桂公对自己儿子做着官却还要向家里要那么多钱十分不理解,决定亲自去广州了解一番。当时他衣衫褴褛,但破衣之下却“腰缠万贯”。为了体面一些,快到广州时,他来到一家理发店理发。进店后,理发师傅以为他是穷人,面露轻视之意,不加理睬。无奈之下五桂公拉来一个小学徒为自己理发。理完后,五桂公掀开衣襟,从钱串中拿出几枚铜钱打赏小学徒,小学徒看到非常惊讶,马上报告老板。老板问其来意,五桂公遂说是寻找其子罗兆熊。众人听说是儒学正堂的父亲,皆肃然起敬,马上通报。这时五桂公才知道兆熊拿钱是做善事,看到儿子深受同僚敬佩、百姓爱戴,五桂公欣然返回龙岗,逢人便说“把钱给兆熊值得”。罗氏这种严于律己、仁义待人的行为深受乡里称赞。

    为表彰罗兆熊在赈灾中的功绩,朝廷赐“大夫第”匾一块。罗家将之挂在祠堂之中,代代相传。

    龙岗罗氏第四代幕字辈考取功名者较多。其中罗兆璜的六个儿子均列官阶。鹤湖新居的“武魁”匾是第四代人所得。第四代还有高中探花者,此人于鹤湖新居不远处(现龙岗长途汽车站旁)另建龙和世居。龙岗罗氏经过前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为龙岗地区有田产有商号还有功名的乡间缙绅,家族根深叶茂,势力强大。到了民国时期,罗家的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除了罗兆熊之外,罗家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人物罗秋航。罗秋航为罗氏满房第六代,生年不详,据推算可能生于清光绪年间,卒于1943年。秋航年轻时就胆识过人,且很有组织能力。有一次,一个满清千总带兵到龙岗欺压百姓,秋航号召龙岗十八乡子弟,组织了一班人,用手巾包鸡蛋、鸭蛋作为武器,吓走了千总一伙人,从此名扬龙岗,成为当地英雄。清朝末年,罗秋航加入了革命队伍,在粤军名将邓铿(仲元)的带领下,在龙岗、淡水等地配合军队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秋航广交朋友,与龙岗及附近地区许多进步的知名人士结下深厚友谊。秋航与邓铿交情匪浅,娶其妹为妻,并与邓铿并肩作战,光复惠州,为辛亥革命在广州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秋航联合本地有实力的人士共同创办联星运输股份公司,修龙平、龙横公路,发展交通运输,主导了这段路上的运输业,为推进本地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鹤湖新居-客家文化活化石 

寻根。  

罗氏血脉:

遍及寰宇好家风传播世界

    晚清时期,华工出洋呈井喷之势,尤以华南地区为甚。据《远渡加勒比—— 彼岸的祖父》(罗敏军著,2016年,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一书介绍,早在光绪年间,鹤湖罗氏就有一批青壮年,主要是罗氏第五代、六代、七代子孙,近下南洋,远赴美洲,开创新的谋生之路。他们大部分在当地成家立业,并开枝散叶,如今的鹤湖罗氏后裔可谓是遍及全球。

    据罗氏族人统计,全家族目前国内约5600人,马来西亚约800人,印度尼西亚约600人,美国约300人,牙买加约300人,加拿大约250人,英国约100人,新加坡约100人,越南约100人,南非约100人,苏里南约100人,澳洲约50人,大溪地约50人,法国约30人,荷兰约30人,新西兰约30人,合计约8540人。

    罗氏血脉不仅遍及全球,开基先祖开创的勤俭、仁义的良好家风也被播撒到世界各地,他们精诚团结,努力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从罗氏后裔中也产生了不少精英人物。

  

鹤湖新居“变身”国有博物馆——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龙岗镇(现龙岗街道办)政府积极倡导将鹤湖新居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旨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传承。

    博物馆成立以来,严格按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保护、修缮鹤湖新居,使原已呈颓废之势的老围重焕百年前的光彩,并针对周边环境脏乱差历史积患逐个剖析,从根本上予以整治,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同时,也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参观条件。

    在此基础上,博物馆在省、市、区、街道各级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深入挖掘本土客家文化内涵,举办相关展览,展览通过声、光、电等多元化的形式,以写实的场景巧妙地将文物展品、图片、历史资料等物质元素糅合为一体,使观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努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广大游客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期将鹤湖新居打造成深圳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将政府的文化惠民工程做到实处。

     如今提起鹤湖新居,很多深圳人都不陌生,它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客家民居之一,1996年被辟为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这是深圳市唯一一家以客家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有博物馆,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5月深圳市纪委将鹤湖新居列为深圳市廉政教育基地。如今的鹤湖新居不仅是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而且也是全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接受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

(撰文:毕国学 苏勇 骆超群  摄影:陈武远 原载《深圳商报》)


上一篇:论颛顼与乾荒
下一篇:让往事不再如烟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