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宗彦贤达

忠县抗日名将罗广文

时间:2015/7/24 15:44:50  作者:罗会清录入  来源:中华罗氏传媒  查看:3500  评论:0
内容摘要:忠县抗日名将罗广文2015-07-24 07:01 来源:中华罗氏传媒——罗佑群回忆父亲的抗日岁月作者(右一)采访罗佑群女士(左二)罗广文是重庆市忠县人,192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黄埔军校少校兵器教官兼军官队队长,1935年任国军98师团长,1936年升任少将参谋...

忠县抗日名将罗广文

 

2015-07-24 07:01 来源:中华罗氏传媒

 

   ——罗佑群回忆父亲的抗日岁月

忠县抗日名将罗广文

作者(右一)采访罗佑群女士(左二)

 

罗广文是重庆市忠县人,192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黄埔军校少校兵器教官兼军官队队长,1935年任国军98师团长,1936年升任少将参谋长,次年任18军14师42旅少将旅长,后历任18军18师师长、18军军长、87军军长等职。

抗战八年,罗广文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宜昌保卫战、石牌要塞保卫战等,战功赫赫。抗战胜利后历任14军军长、第4兵团司令官、第七编练区司令官、第15兵团司令官兼108军军长。

1949年12月在四川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1956年因病逝世,终年51岁。

2015年 6月8日,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曾经担任过民革成都市副主委的罗佑群女士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同善街的住宅里深情讲述了罗广文将军的故事。

每当跟人谈起父亲罗广文,我总是有一种自豪感。我为父亲骄傲。他是一个正直的爱国军人,在抗战八年的艰苦岁月中,他指挥过多次战役,与日寇血战。我是抗战后期出生的,长大后慢慢了解了许多父亲的事迹,才知道他当时有多么的不容易。        

我们罗家世居四川省忠县(今属重庆市)。忠县历来是忠臣良将之乡,古代巴国的断头将军巴蔓子、三国时大义凛然的老将军严颜、东吴折冲将军甘宁、明末的巾帼英雄秦良玉,都是忠县人。

父亲生长在忠县,从小受到精忠报国思想的熏陶,偶像就是岳飞。他虽然是一个身高1.86米的血性男子,可是每次看川剧《岳母刺字》都要流泪。他常引用岳飞的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

要说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的事,那可多了……

血战罗店

1937年,“八一三”事件爆发,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叫嚣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先后投入了8个师团和2个旅团共20万兵力。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先后投入了48个师和24个旅共60万兵力。这就是著名的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其实,在“七七事变”爆发时,中国已经预料到不出一月上海就会有战事,已经紧急调动一批部队进入上海战场待命。父亲所在的第18军是国民革命军中的王牌军,7月9日就已经奉命开赴上海。父亲当年32岁,血气方刚,是第18军第14师42旅少将旅长。

1937年8月13日战斗打响后,今天的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作为战略要地,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中国军队面对的是日军松井石根指挥的13师团。双方在罗店绞杀成一团,喊杀声、惨叫声、枪械的撞击声响成一片,死伤无数,阵地反复易手。第18军67师110旅少将旅长蔡炳炎亲自冲锋,不幸被敌人的炮火击中壮烈殉国。罗店再一次被日军占领。关键时刻,第18军第14师火急增援罗店,父亲的42旅83团担任主攻,79团迂回到敌人背后,形成前后夹击态势。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回了罗店。但是,日寇再次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罗店又落入敌手。为了争夺罗店,伤亡惨重,双方各死亡9000多人,整个罗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83团的官兵最后只剩下12个人,4连和7连坚守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没有一个人后退。48团在战斗中阵亡团长一人、营长两人,正副连长阵亡19人,正副排长阵亡37人,士兵伤亡800余人。这些都是父亲42旅的战士啊。日寇也对罗店心有余悸,称罗店为“血肉磨坊”。罗店之战当时轰动世界,成为全世界新闻聚焦的地方。

淞沪会战,父亲一直在前线,与日寇激战四个多月。我们现在来谈这些,只是一些过程叙述,而当时却是惊天动地的。

“罗小刀”令敌人丧胆

当罗店争夺战取得胜利时,战地广播播报“罗店争夺战”战绩,军委会传令嘉奖第18军全体将士,还特别嘉奖了父亲发明的“罗小刀”。

“罗小刀”是怎么回事呢?父亲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在学校练习劈刺时常和日本同学比赛,但是十有九输。因此,他知道日本军队的劈刺技术是一流的,如果在战场上拼白刃战,中国人要吃亏。于是他在宋哲元第29军士兵背上都背一把大刀的启示下,把大刀改成一把小尖刀。这种小尖刀长15公分,平时插在绑腿内也无碍行走,战斗到近身肉搏时却能发挥大作用。他深知,当白刃战转换成近身战,双方都力竭气衰时,如果能有一种外力助战,就容易取胜。尤其是双方扭成一团搏斗时,顺手抽出小刀向敌人用力一捅就行了。因此,父亲在他所编写的士兵必读的《血的教训》一书中,把使用小刀的技术,包括白刃、抱滚、小刀连接起来加以程序化,成为42旅士兵必修的技术。在淞沪会战中,“罗小刀”频频奏效,日寇闻风丧胆。

“冠生园”遭冷遇

关于抗战的惨烈,这几年说得够多了,我换个角度说点其他的。

父亲在国民党军队里没有一点背景,完全是凭他英勇作战的行为,凭他不凡的战绩,才得到了上级信任一路升迁。在著名的石牌要塞保卫战中他战功赫赫,荣获国民政府最高奖“青天白日勋章”。在民国时期,荣获此奖的只有几十个人而已。同时,父亲升任18军军长。18军是国民党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王牌军,凡是任过18军军长的无一不是名将。父亲是一个从山区走出的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子弟,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升任18军军长,率兵保卫祖国,实属不易。他虽然已经官至中将,但依然保持着简朴廉洁的品质,平时都穿草鞋,着布衣,和士兵一样的装束。在以貌取人的社会,人们不知道他是军长,多次发生误会。

1939年秋,父亲率部从前线回重庆整训,同时担任陪都卫戍。刚从战场上下来,他们想好好吃一顿,以慰战争之劳苦。一天,他和师参谋部易某,作战参谋马千毅等人一起去市区“冠生园”吃饭。那时的服务员叫茶房,茶房见他们都穿着皱巴巴的士兵服,对他们非常冷淡。见他们点的菜品都比较贵,怕他们给不起钱,迟迟不给上菜。父亲撩起灰扑扑的衣角对易某和马千毅说,我们今天吃了这个“二尺半”的亏了(“二尺半”是劣等的士兵服的代称,因为衣长二尺半)。等了很久,茶房才慢吞吞的给每人来了碗面条,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要面条。易参谋忍无可忍,怒斥那位茶房太势利。谁知茶房却辱骂他们是丘八(兵字拆开就是丘八),叫他们滚。此时父亲不动声色,易参谋却气得把桌子踢翻了。此事惊动了宪兵,又惊动了正在隔壁包房里的一位国防部的部员,那位部员穿着笔挺的呢料军装,过来看热闹。见到我父亲,大吃一惊,立即正步前来立正敬礼,然后对茶房说:“这是刚从抗日前线回到重庆担任陪都卫戍的罗司令。”此事最后以“冠生园”赔礼道歉宣告结束。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父亲一直不摆架子、不讲阔气,一直把自己当成普通士兵,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不准欺负老百姓

父亲治军严明,带兵有方,享有“整军能手”和“模范军人”的美誉。那时他部队士兵的胸章背面都写有12个字:“守纪律,不贪财,爱国家,爱人民。”父亲一生以这12字为座右铭, 同时也要求下属官兵都遵守这12个字。他在部队里绝对禁烟禁赌禁嫖,如有发现,严惩不贷。他最不能容忍的是骚扰百姓,谁要是做了欺负老百姓的事情,他立即重处。

父亲部队里有几个军医深夜聚赌,经人举报后,他亲自前去抓赌。问明情况后,将其中军衔最高的一位少校军医拉出去亲手枪毙。他的理论是,谁军衔最高就责任最大,必须从严处决。

一个军需主任克扣士兵军饷,也被枪毙了。

湘鄂会战时,父亲曾经驻扎在今天的湖南省益阳市。益阳有一个战时伤兵医院,住院治疗的士兵都是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人,其中个别人以功臣自居,欺负当地老百姓,虽是个别,但影响很坏。老百姓敬重抗日战士,有苦难言。

有一天,一个伤兵在一家商店看上了一个搪瓷口盅,不给钱就拿走了。店老板追出门外喊:“先生,还没有给钱!”那个伤兵只管走,也不回头。父亲正好经过那里,见状立即喝令那个伤兵站住。那个伤兵不认识父亲,继续往前走。父亲迎面拦住他,大叫一声“不准抢劫民财”,拔出一旁士兵的手枪当场将他枪毙了。然后把口盅还给老板,取来一张纸,写上“私取民财者戒”盖在伤兵尸体上,陈尸路边警示众人。

这件事很多老兵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直在传颂。在今天看来,父亲是做得有些过激,但是在特殊时期对于军纪的好转,对于保护老百姓却大有好处。

在他的治理下,他率领的部队气象一新,战斗力很强,受到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表扬。

乐天溪,40年后的怀念

父亲为了守卫三峡,将日寇堵在三峡之外,率部队在今天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乐天溪驻扎了一年多。

1985年,离父亲驻守三峡已经过去了40多年,离父亲去世也已经30年,宜昌市教育局一个叫黎祥清的老师写信到我的故乡忠县的相关部门询问:“罗广文师长还在吗?我们准备给他立传。”此后,黎祥清老师多次去信,讲述了父亲当年在乐天溪的许多故事。这些事情连我都没有听说过。

父亲驻守乐天溪时,和当地群众的关系非常好。战争空隙,他主动帮助当地办学,正在乐天溪小学读书的黎祥清和很多同学都得到过他的帮助。父亲要小学生们加强体育锻炼,亲自发明了一种被命名为“打倭寇”的体育活动,教会了孩子们如何掌握。在黎祥清的印象中,父亲非常温和,对他们很亲切,一点也不像个高级军官。所以40年后,黎祥清老师负责编写地方志时就想到了为我父亲立传。黎祥清老师只记得父亲是忠县人,其他线索都没有,便试探着写信到了忠县。

据黎祥清老师讲,父亲在乐天溪除了做好防务工作,在农忙时还派出战士帮助当地群众栽秧割谷。同时,部队也开展生产,恳荒种菜、养猪,大大改善了战士们的生活,剩余的蔬菜就送群众。

此外,父亲还组织编写了油印扫盲教材,要求战士们不打仗时每天用两小时来学文化。教材也传到了乐天溪小学,黎祥清清楚的记得,第一课是“1,2,3,4……”第二课是“学文化,好处多。会写信,会看报……”第三课是“学战术,练硬功;学本领,打倭寇……”

黎祥清老师说:“18军和罗师长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想去父亲当年浴血奋战的那些地方去看看,比如石牌要塞,去祭奠那些为国尽忠的英烈,告慰他们的亡灵……

(本文由 罗佑群 口述 陈仁德 整理 罗会清录入)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