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罗氏新闻

《播州罗氏》第六节

时间:2015/5/7 22:48:48  作者:  来源:贵州罗氏家族网  查看:791  评论:0
内容摘要:文化概说 伦理观念是一个家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罗氏家族历代重视忠、孝二字,认为这是罗氏兴旺发达的根本出发点,把忠、爱、孝作为维系罗氏家族最主要的思想根基和道德准绳。 播州罗氏入播始祖罗荣49岁领兵入播,驻播州27年后作《自叙》,自述至播州拓土开疆,“费十年汗马之劳”的业绩后,发出“创业固难,守成亦不易也,倘非世德世功...

文化概说

 

    伦理观念是一个家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罗氏家族历代重视忠、孝二字,认为这是罗氏兴旺发达的根本出发点,把忠、爱、孝作为维系罗氏家族最主要的思想根基和道德准绳。

    播州罗氏入播始祖罗荣49岁领兵入播,驻播州27年后作《自叙》,自述至播州拓土开疆,“费十年汗马之劳”的业绩后,发出“创业固难,守成亦不易也,倘非世德世功,世忠世孝,亦难守有道之长,是以君子所贵乎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的感慨。作自叙的时间是大唐贞元十四年戊寅春王正月望十五日,即公元798年正月十五日,罗荣76岁,有感而发,望后世子孙继德扬威,严守忠孝二字,以为罗氏立命发达之基。并黾勉子孙“带砺山河,与国同其休戚”。

    与罗氏情深谊厚的杨端,在助罗太汪收复播州后,对罗氏立“忠爱堂”,编纂《罗氏宗谱》十分赞赏,唐乾符三年(876)十月,杨端“登君(太汪)之堂,阅君之谱,见先公(罗荣)遗言,如睹先公手泽”,端景仰其“德业闻望”,“心怀念慕”,捧谱书兴览“缱绻莫释”之余,为罗谱作序,“附之仙谱”,杨端《序》开卷即言“盖闻豪杰之挺生,莫大乎尽忠尽孝二者而已。故先民有言‘求忠臣必先孝子之门’,又云‘事亲孝,则忠可移于君,吾于是知君家忠与孝之大也”。罗氏两次发军征播,伐夜郎诸民,被视为忠君报国的“正义事业”,是建功立业的“壮举”,以此效忠朝廷社稷。尊亲、爱亲的孝义笃行,也是封建时代家族普遍遵从的道德规范,忠君事亲为报国治家之大端,忠孝仁爱是罗氏安身立命的宗旨。据罗谱记载,杨端为之作《序》的唐代罗氏家谱,是播州罗氏最早的一部宗谱,当年存于罗氏宗祠“忠爱堂”上,堂名“忠爱”,即为忠孝之义,故杨端序即以阐发罗氏忠孝为开卷之言,是别有深意的。杨端谱序比罗荣自叙晚78年,述罗家往史,赞其忠孝两全,罗氏亦引以自豪。明代洪武初年,罗氏二十六世土官罗琛《自叙》,写罗氏献地纳土归附明朝,得委原官后,“北伐明珍,南征交趾”,改朝换代之际,忠臣得事明君,建功立业,觉得自己“无愧于承先启后者,”希望后人“既受茅土之封,当思忠孝之报,而君恩祖德,佩服无遗”,将他在国家和罗氏家族发生历史性大转折时所建功绩,写为自叙,载入罗氏宗谱,“以为光前裕后之鉴”,其“君恩祖德"的主旨,仍在于阐发忠孝二字。明万历年间,罗仪廷写谱序, 纵观罗氏八百年沧桑后,总结为罗氏“倘非克孝于家,克忠于国,亦何能历世数变而不朽哉?”要求罗氏子孙当好忠臣孝子,严守祖训族规。综观历代罗氏文章,忠孝仁爱之心,是一脉相承地贯穿于播州罗氏兴衰史的精神主线。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 罗氏在三岔修建金山寺培风水,以名宦为神,神像穿衮衣,冕服,金光闪耀,同时以“功德之利于民者入祀”。明代,罗其宾、罗承恩出资重建殿宇,族人群诣殿庭瞻拜,行三献礼,祀事不替。金山寺大殿梁有明万历四十年重修时的墨书题记:“功德主原任黄平安抚使司都安抚使,改文衔土官罗承恩、应袭罗袍,遵义道中军、威远卫指挥使司罗天宠,应袭罗寿增……重建共立”,并其族人同事者铸名于钟,标名金山寺,可见罗氏重视宗教。但所祀除佛像外,多是地方神,兼祀罗氏祖宗。    .

    遵义在清雍正六年(1728)前一直属蜀,郡人崇祀蜀太守李冰父子,于唐贞观八年(634)在今遵义城东十里高崖山建川主庙,一云二郎庙,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祭祀。后庙圮,万历四十六年(1618)威远卫指挥罗天宠及属下的镇抚陈一龙、分守黎雅、游击周世禄等武官, 协同遵义府官增修庙宇,刻碑一块记事,碑文载《遵义府志·祠庙》。

    罗氏在宋元之际未暇发展文化, 未见有著名文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播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安抚、长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帝为敕国子监官善训导之”。此年,罗氏派罗钦至京入太学。

罗氏历代重视编修家谱,视为家族中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谱书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清成丰罗谱载,播州罗氏最早的族谱“始则太汪公”。清康熙罗尔经《谱序》又云, 播州《罗氏宗谱》是罗荣始修,尔经《谱序》说,罗荣“受封之后即建祠堂,名忠爱堂。修家乘,纪前徽,示来叶,柳公玭叙其简端,据罗谱,柳玭为唐昭宗时人,官泸州刺史,曾为罗氏家乘作序。播州罗氏唐代是否有谱很难说。据《中华姓氏通书·罗姓》考证,“罗氏族谱最早者,似修于宋代开宝年间(968~975)的豫章[今江西]罗氏族谱”。族谱编修的体例和方法,始于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恂,经历代继承发展,修谱活动至清代达到顶峰。宋元间播州罗氏是否修谱无考,连比较著名的播州杨氏唐宋元皆无家谱,迨至明朝初年,杨氏才请文人宋濂编写《杨氏家传》,既述播州简史,又代杨氏家谱。民国年间,浙大教授谭其骧《播州杨保考》尖锐指出杨氏谱谍中若干错讹、荒诬之处,认为旧时代的“谱谍类多依托虚饰之辞,不足徵信”。《杨保考》云:“播州宣慰司同知罗氏,及与杨端同时入播者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姓,皆称系出太原(《遵义府志·土官》引唐《罗荣忠爱堂序》,《艺文》引明万历《罗仪廷族谱序》,《建置》引清陈怀仁《心斋随笔》),则以与杨氏本属同类,故率以杨氏之祖贯为祖贯也。《罗氏族谱》内载有始祖荣忠爱堂叙,杨端忠爱堂谱序二篇,然二文出自口授(《艺文》清《罗尔经族谱序》),其为后人膺作无疑。荣《叙》中有长官安抚之称,此元、明以后之土官制度也”。明代平播后,罗仪廷见旧谱毁于战火,“睹简编之残阙,记载之差谬,若非溯本穷源,详定载籍,虽有孝子贤孙复起,其详不可得传也”,万历四十六年(1618),仪廷续修《罗氏宗谱》,于劫火之余,“访诸先正,因口授以先祖、先公《自叙》二篇,并杨公叙一篇,笔之于书,汇成谱式”。此谱今不存,其中据传闻记载的先祖事迹仅凭口碑资料,故准确性不高。咸丰罗谱转引自万历罗谱的几篇《自叙》,其内容皆难于与史实印证,问题颇多,谭其骧指出“其为后人膺作无疑”。

清康熙中,罗尔经感叹“宗谱之湮没,祖训之废弛”,怀尊祖敬宗之念,发敦本睦族之情,再次发掘史料,寻丘墓,索碑铭,终于找到明代罗秉信墓志铭和宗支图,辑成康熙《罗氏宗谱》。本届修谱,亦深感史料匮乏,清代、民国旧谱因战乱灾荒洗劫和政治运动扫荡已所剩无几,踏破铁鞋,终于找到幸存的《康谱》残本一册,实属难得。嘉庆七年(1802),罗应先曾修谱,未传。咸丰三年(1853),罗源活等再修族谱,付梓刊行,历130余载,今犹存较完整的刻本,亦十分珍贵。今查罗氏康、咸二谱,皆不见可与史合的明代以前之文,谱中从荣至琛几十代土官皆无传记,由唐驾明,只存三篇《自叙》,而所述万历以前史事,与国史相牴牾者甚多,关于播州罗氏之先世资料不多,为编修统合古今之罗氏宗谱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本届修谱中只好另辟蹊径,从整理研究史料入手,广稽文献,排比史料,据实考证,纠误补遗,在记载播州罗氏史方面,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溯本求源,综诸家说,成一家言,在继承旧谱传统上创新,以期为罗氏存其本素,为播州史研究提供准确依据。

至清初,罗氏文教大兴,人才辈出。著名者如万彦子士柏,康熙举人,仕山东日照县令,迁刑部主事。正如罗尔经叙其族谱云:“本朝受命,文运振兴,吾族之捷南宫、领乡荐、应贡举、歌子矜者,济济称盛”,古今罗氏文人学士,名皆载于本谱,事迹详见《人物传》。


标签:第六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