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主题:楚文化研究课题之:古枝江罗国初探
楼主:欧阳运森

发表于:2021/1/17 10:11:59
引用 | 字号[    ]

 

欧阳运森

罗国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和荆楚同祖。大约在殷高宗武丁时,芈族系诸部落遭到殷的征伐,罗便随楚由罗山(河南罗山县)迁避到甘肃正宁县。以后又被周王朝讨伐,随楚国迁于湖北房县和宜城。到了春秋初期,被楚所灭,将其遗民迁于枝江,是为枝江罗国。枝江罗国从第31世罗国君主罗公于公元前366年建国,传承了3代,至第33世守陇公公元前320年他82岁时带家属28口迁于岳州府平江县居焉。枝江罗国历时46年可是,这个商、周时期的古罗子国,在古代史料中却寥寥无几,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考证的。

 

罗国的起源
    据笔者家藏民国三十年七月《罗氏通谱吩戳骺肌芳窃兀?/span>罗,是祝融氏吴回之后,也是荆楚的一个先祖芈姓首领穴熊的支裔,所以也姓熊,与楚国之后改姓熊,属于同姓同祖。清代秦嘉谟所补辑的《世本》云:“罗氏,本自颛顼,末胤受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注:“案(按):《秘笈新书》引《姓纂》,以罗为祝融氏。”《姓苑》也说是“祝融氏之后”。《姓氏急就篇》则认为:“罗氏,颛顼后,是则卷章之子祝融官,非古帝祝融也——是为受姓之始。”《通志肥献迓浴罚骸奥奘希泳簦苄眨辉蛔H谥蟆!北纠醋H谑球х镏螅得髀尴凋х锵底H谑衔饣氐暮笠幔途3蛔嫦怠?/span>
    至于罗系熊姓,据《左传坊腹辍范旁ぷⅲ骸奥蓿苄展!笔瑁骸啊墩濉吩唬骸蓿苄眨妒辣尽肺囊病!薄妒浪敌掠锓方正》注引《罗府君别传》曰:“罗,楚熊姓之后,启土罗国,遂氏姓焉。是则熊姓又似出芈姓也。”张澍注《世本》说:“盖楚君皆以熊为号,疑熊姓,楚所分也。顾亭林以罗为芈姓,非是。”罗泌《路史饭捅芬菜担骸奥蓿苄章蘧病!庇帧逗蠹桶恕吩疲骸奥蓿芪鲆病!庇衷疲骸板А⒙蕖⒐椤⒃健⑩埂⒌帷Ⅶ濉Ⅶ纭⒇侣载路忠病!薄堵肥贰访魅返刂赋雎薇拘招埽秦滦盏姆种А?杉尬苄眨稻3姆种В3南茸婕玖夹肇拢底H谖饣刂铩<玖乃镒咏醒ㄐ埽院蟪晌3苄盏睦丛础>荽耍德奘球х镏幔蜃H谥幔虺种В济挥忻埽粗荒芩凳呛途3蛔嫦怠V劣谒德奘秦滦找埠茫苄找埠茫惨恢拢蛐苄绽丛从谪滦眨⑽奕魏蔚株踔Α?/span>
    关于罗字的来历,《尔雅》云“鸟罟,谓之罗。”注:“谓罗络之。”疏:“罗,鸟飞张网以罗之。”《诗吠醴绶兔爰》云:“雉离于罗。”传:“鸟网为罗。”《礼记吩铝罘季春》:“田猎置罘,罗罔毕翳。”注:“罗罟曰罗罔。”杜甫《遗兴》诗:“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罗就是张罗以捕鸟的罗网。
    关于罗网发明的时间,据张澍粹集补注的《世本》云:“句芒作罗。宋衷注:句芒,伏羲臣。”《说文解字》:“罗,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可见华夏族在很古的时候,就已发明罗来捕鸟,创造了狩猎的一种工具。如内蒙古东部的虎尔哈部,据《御制增订清文鉴》卷二十二载,“虎尔哈”,意为“大围网”,用以打鸟雀。则古老部落以此为生者便毫不奇怪了。
    此后,善于制造罗网,并用来罗捕飞鸟的部落,便称为罗。这个罗部落是则荆楚的祖先穴熊分支出来的。大概当穴熊活动于有熊氏之墟(河南新郑县)和熊山(河南郾城县东三十五里)的时候,罗便活动于熊山南二百八十里的罗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载:“罗山,大(罗山)县南十里,峰峦环抱,隋因以名县,亦谓之龙山,又名小罗山。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清一统志》卷一百六十八载:“隋县治在此山下,因以名县。”唐武德四年又建为罗州。其实罗山县的命名,并非小罗山的“峰峦环抱”,而大罗山就没有这种说法,应是《路史饭捅匪档模骸奥蓿苄章蘧病!弊ⅰ肮市叛粲新奚健!敝赋雎拮钤缭诼奚剑奚郊匆蚵拊疃谡庖淮胤蕉模裎幽下奚较亍?/span>

《左传氛压迥辍罚骸俺右择_至于罗汭”。又云:吴败楚于鹊岸,楚子济于罗汭,次于莱山。俞正燮《癸已类稿》卷二《棫林、罗汭、莱山义》称:“《河南志》谓罗汭在罗山(县),莱山在光山(县)。……当以《河南志》为是。”也认为罗山是古罗汭,说明为古罗人之地。所谓罗汭即罗山之东的竹竿河,古名谷水,发源于大别山脉的掘山,北流入淮水。大小罗山正位于大批候鸟南北迁移的重要“鸟站”,是罗人以罗捕鸟最优越的地方。

这个地方,直至解放以前,仍森林茂密,鸟类群集农民每于春秋两季的夜晚,于山冈坦露高地上,燃起大堆篝火,周围再围以围网,那成千上万的鸟群,纷纷朝着篝火猛冲俯扑而来,都撞落在篝火的四周,大多都羽落翅折头破血流,或死或在地上挣扎。没有死伤的,则被火光照花了眼,弄得晕头转向,向四周乱窜,结果都撞入周围预设的大围网之中。篝火周围便铺起一层厚厚的鸟体,个别振翅欲飞的鸟,却被农民用棍挥舞击落在地。往往满载而归,成为人们的佳肴。

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夏商时代,人烟稀少,森林更为稠密,鸟类更加多,罗人的捕鸟收获更应多若倍了,对以鸟肉来维持季节性的生活,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当时的事实。罗人活动的范围,有可能到达今湖北罗田县,罗山与罗田,相距不远,中隔大别山脉,也正是鸟类麇集的优良的地方,所以也成了罗人田猎鸟兽之地,罗田也因此得名。
    到了商代吕,殷高宗武丁等历代君王,大肆征伐属于夏朝的残余势力——荆楚,罗是荆楚的分支,自然也遭到同样的打击,便随着荆楚部族躲避而西迁。当荆楚迁到今陕西渭水域的荆山、楚水叶,罗人也迁到楚北面罗山、罗水,即今甘肃正宁县东二十里的罗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七载:“(正宁)县东二十里有罗山。《寰宇记》:罗川水出罗山下,隋以此名县。”《清一统志》卷二百三载:“罗山,在正宁县东二十里。”又载:“罗水,在正宁县南,西南流入宁州界。《元和志》:隋,罗川县,以县南罗水为名。”白眉初《秦陇羌蜀四省志》载:“罗水出子午岭,西流至峡西县会泾水。”

罗山,系子午岭西来的一以山脉,正位于陕、甘界上。子午岭之北有直罗川。在陕西富县南,东流入葫芦河。由于罗人迁居于此,这里的山和水都以罗为名,罗川之上还有叫罗川务的地名。后来,隋朝便因罗川之名,建为罗川县。这个罗山、罗水,正靠近周部落的祖先庆节居住的邠地的北邻,他们都属于夏族的体系,共同联合以抵抗商人。据《山海经反蠡奈骶芳窃厥字杏形茁蓿毕德薰氖琢欤质俏资Γ胛着硐嘟着硪嘣谖鞣剑衽硭ǜ仕嗲煅粝啬瞎排硌粝兀┮淮5搅酥芪渫趺鹕淌保欧饴尬泳簦匠晌艿氖艄拮庸?/span>

罗国的兴旺

罗子国的建立,标志着周王朝对罗氏部落的肯定和对罗氏族人的信任。宜城罗国,方圆百里,属地虽然不大,但也是一个子爵诸侯国。罗子国侯族及其部落国民,勤勤恳恳,忠于周朝,护国爱家,严格执行“大罗氏”“鸟正”“木正”职责。相当于负责管理和经营周王朝的林业、畜牧业、鸟雀业事务。

《周礼废墓偎韭怼酚斜冉舷晗傅募窃?大罗氏司马官,负责掌管用罗网捕捉在低空飞翔的鸟雀,到了寒冬腊月天子大祭之际,则使用细密的罗网,围取鸟兽。一般是在上方用火焚杀,将罗网铺张在下,被烧伤的鸟雀纷纷掉在或撞在罗网上。“罗氏”官员将捕得的鸟兽贡献给天子,用作祭品或赏赐给诸侯。到了第二年仲春二月,就用罗网捕捉惊蛰后复苏的黄雀、鹌鹑之类的鸟雀、禽畜,肉为食,羽为衣。

《礼记吩铝睢吩?“季春之月……田猎置罘、罗网、毕翳、喂兽之药,毋出九门。”罗文华主编的《罗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有详细的记载:罗子国子民捕捉春鸟,并非滥捕,而是有计划、有节制的。季春三月,禁止把各种捕猎用具和毒杀鸟兽的药带出城门等九门之外使用,因为这时正是鸟兽哺乳繁殖时节,此时捕捉一只,就可能伤害几只甚至上十只生命,这对于生态平衡是极为不利的。俗语说得好:“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所以《周礼废墓俜罗氏》记载:“罗氏掌罗乌鸟。”

西周王朝,每年四季都要举行狩猎活动,春季为“春搜”,夏天为“夏苗”,秋猎称“秋狝”,冬猎为“冬狩”。大体都由“大罗氏”全程陪同,或由“罗氏”将捕获的“六禽”“六兽”奉献给天子。所谓六禽,是指雁、鹑、鸲、雉、鸠、鸽等;所谓六兽,是指麋、鹿、熊、麇、兔、野猪等。每逢狩猎活动时,真是戎车飞驰,马嘶人喊,放鹰纵犬,矢石如雨,野兽应弦而毙……何等壮观的场面!

《礼记方嘉芳窃?“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礼记》的记载,《罗姓史话》注释云:罗子国属下设有众多大大小小“罗氏”司马武官,除了掌管、捕捉鸟兽外,还代周天子负责收纳四方诸侯贡献的鸟兽,然后一起呈献给朝廷作祭品。同时,朝廷赏赐给四方诸侯的美女和马鹿之类,也由罗子国“大罗氏”代表朝廷交给各诸侯使者,并慎重地宣告周王朝的旨意,劝诫诸侯们不要沉溺于田猎和女色,以免遭到亡国之祸;也不要贪恋财货,聚敛囤积,与民争利,以免激起百姓的反对。

可见罗子国的地位并不低,而且很得到西周王朝的重用。桓潭《新论》说:“鹰鹯鸷鸟,而罗氏教之猎。”罗氏不但能用罗网捕捉鸟兽,而且驯养了大批猛禽,以逐捕鸟兽,可以想见那种围猎的场面是相当壮观的。罗子国建国后,族人诚实厚道,忠君爱国。为官的执行“鸟正”“木正”“大罗氏”职责;为民者生息于斯,筑巢安家,男猎女织,富国强兵,保卫疆土。

罗子国为了生存和发展,部分国民向东走出山林,迁到汉水之滨的宜城西20里的罗川城。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部分族人从结网捕鸟转向“竭泽而渔”与“春献鳖蜃,秋献龟鱼”的捕鱼作业。正如《诗经沸⊙欧鱼丽》唱道:鱼丽于罶,鳝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罶,鲜鲤。

真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都是“罗氏”国民的职责所在。从而,罗子国的事业逐渐兴旺发展,罗子国的实力也逐步得到增强。

与周、楚的关系

笔者家藏民国三十年七月《罗氏通谱吩戳骺肌坊辜窃兀骸拔嶙迤纂阂源蟪善孜罟牛嘁源蟪善孜钊贰!?/span>《江西罗氏大成谱》源流世系记录中,保留着完整的史料建国始祖郐公,因镇守宜城有功,敕封宜城侯。此处有罗水之阳,故国号为罗,追赠安南王,在襄阳宜城、房州交界处,今南漳县东南80里处,尚有古罗国城遗址是也(事详《宜城县志》)。二世奕芳、三世祥公、四世甲应、五世文波、六世德公、七世捷公、八世进贤、九世宏公、十世璇公……传至周宣王十一年(前817年)我祖十五世彦一公,都是子袭父爵,守家护国,代代相传。经历208年长时间在安定环境中蕃衍与开拓,罗子国逐渐繁荣和发展,并与周王朝和邻国和睦相处,举国上下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据《周礼废墓俜罗氏》载:“罗氏掌罗乌鸟。”注:“能罗罔搏鸟者。”秦嘉谟辑补《世本》称:“周大罗氏掌鸟兽。其后氏焉。”《礼记方继匦浴吩疲骸按舐奘希熳又颇袷拚咭玻奘现侣抻肱!薄吨芾穹夏官反笏韭怼吩兀骸奥薇字虑菀造腓省!弊ⅲ骸奥薇祝瑁赐┲挂病!笨杉奕说氖琢煸沃艹赌裰伲菇兜玫那菽窆毕赘芡酰猿浼榔贰8伤得髀奚较氐拇舐奚剑且虼舐奘匣疃妹摹U馐甭匏诘氐恼氐穆奚胶吐薮ǎ蚩拷芏迹拍茉谥艿某又腥温奘瞎僦埃绻馐痹对诤钡姆肯鼗蛞顺牵喔羟Ф嗬铮霾荒茉吨林芏既沃埃得鞲仕嗾氐穆奚健⒙薮ㄎ薜淖〉厥乔泻鲜悼龅摹B奕瞬坏寐尥赌瘢馐被狗⒄沟窖舜笈坝r鸷鸟,而罗氏教之猎。”驯养这些猛禽以逐捕飞禽。
    由于罗在周较近,所以周王朝便侵迫罗、楚,他们便越过秦岭沿着淅水南迁。当楚王迁至淅川的丹阳时,罗也沿汉水南迁至湖北荆山西北面的房县,依附于楚。《姓氏罗急就篇》认为“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姓考》说:“罗国,即房州地,后灭于楚,以国为氏。”邵罗《姓解》也说:“罗,按颛顼之末裔,受封于罗国,今房陵也,子孙以国为氏。”
    罗子国后又再向东走出山林,迁至汉水之滨的宜城县西二十里的罗川城,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罗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环境。《水经注》:“夷水……历宜城西山,谓之夷溪,又东南迳罗川城,故罗国也。又谓之鄢水,《春秋》所谓‘楚人伐罗渡鄢’者也。”《路史饭?/span>?/span>丙》也说是“在襄(阳府)之宜城。”证实了罗国所在地确在今湖北宜城县的罗川城。
    到了春秋初期,正值楚武王国势强盛,楚向汉水以东和以北发展势力,罗国首当其冲,便遭楚国不断的侵凌。《左传坊腹辍罚ü?00年),楚国派兵征伐绞国,“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注:罗“国在宜城西山中。”次年春,楚屈瑕伐罗,……(师行)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这次罗、卢两国乘楚以大国自骄,痹无备,夹击楚军,把楚国打得大败,主帅自缢,其馀将帅被俘,使楚国损失惨重,可见当时罗国的势力还很强大。但因楚毕竟是个大国,“其后,楚复伐罗,并其国,子孙以为氏。”罗国被楚所灭,时间约在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伐随之前。否则,楚国决不能越过罗国去攻打随国,也不能越罗国去攻打随国,也不能越罗国去攻打邓国。所以,楚灭了罗国之后,完全控制了汉水交通要道,为吞并汉东诸姬和北向中原,打下了巩固的基础。

罗国的灭

楚武王灭罗的时间约公元前691年。楚灭罗国,实质上就是“煮豆燃豆萁”。罗国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和荆楚同祖。大约在殷高宗武丁时,芈族系诸部落遭到殷的征伐,罗便随楚由罗山(河南罗山县)迁避到甘肃正宁县。以后又被周王朝讨伐,随楚国迁于湖北房县和宜城西(今南漳东南)。到了春秋初期,被楚所灭,将其遗民迁于枝江,后来又被迁至湖南汨罗。

罗氏的得姓始祖匡正,名,出生于商纣甲寅年,也就是公元前1098年的匡母生。由于辅助周文王夫于灭纣,予周有功,被封于宜城,是一个子爵之国,负责为周室镇守楚北。根据历来罗氏族谱的记载,当时匡正的封地,共有南漳县等八十里,由于当地有一条罗水,所以就定国名为罗——这个地方,就是今湖北省的宜城县一带,是罗氏族人的姓氏始祖。与周天子的其他诸候和附庸一样,匡正所开创的罗国,爵位也是世袭的。

 楚武王为何要灭罗?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楚武王四十一年(公元前700年),楚伐绞(今湖北郧县西北),问其与郧合谋袭楚之罪,行军路线是从东南往西北走。位于楚东南的罗人企图乘机偷袭楚都,罗大夫伯嘉受命到彭水(今南河)去侦察(罗人谍之)。伯嘉一而再、再而三地点算楚师渡彭水的人数,不禁忘形,被楚人发现了。伯嘉带回侦察到的情报,大慨是楚军主力没有全部出动,所以罗国就按兵不动,没有偷袭楚都。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楚人既然发现了罗人的意图,认为罗对楚有二心,必须教训一下罗国。“次年春(楚武王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春),楚武王命屈瑕攻打罗国。

屈瑕曾打败郧、绞两国,倨傲轻敌,为了尽早攻克罗都,督催全军尽快渡过鄢水(今蛮河),队列错乱也在所不惜,以致渡过鄢水之后不成队列了,行近罗都时,正面有罗国军队迎击,背后又突然出现卢戎国军队偷袭,楚军腹背受敌,迅即溃败。屈瑕因退路被罗与卢戎两国军队截断,不得已,率部南逃竟到到了荒谷(今江陵境)一带。屈瑕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这次罗、卢两国乘楚以大国自骄,麻痹无备,夹击楚军,把楚国打得大败,主帅自缢,其余将帅被俘,使楚国损失惨重,可见当时罗国的势力还很强大。但因楚毕竟是个大国,未伤根本。“其后,楚复伐罗,并其国,子孙以为氏。”伐罗之役,楚师虽然溃不成军,但其死伤并不惨重。

此后八年之中,武王改变了只图远略、不恤近患的一贯作风,实行稳步推进,在巩固腹地的基础上开疆拓土。罗国被楚所灭,时间约在公元前691年,楚武王伐随之前。否则,楚国决不可能越过罗国去攻打随国。所以,楚灭亡了罗国之后,完全控制了汉水交通要道,为吞并汉东诸姬和北向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信息,罗国在当时为了有效地对抗楚国的扩张和侵略,曾和汉东的随、唐等姬姓国家联姻,结成联盟,共同抗楚,也就是说,在抵抗楚国侵略方面,罗国不畏强国,态度一直是积极的。

 楚武王灭罗的时间,因史无明文记载,后世说法不一,有说公元前693年,有说公元前690年等。楚学专家张正明先生《楚史》注中有云:“楚灭罗、卢、鄢,文献阙如,但据武王末年伐随和文王元年迁郢推测,这三国最迟在公元前691年已为楚所灭。”据此,后来说楚武王灭罗的时间用“约公元前691年”。

于罗的灭亡原因,说法不一。据《左传焚夜哪辍?/span>载,富辰谏周襄王说:“昔鄢之亡也由仲任,……罗则季姬,……是皆外利离亲者也。”注:季姬,姬氏女,为罗夫人而亡其国也。……外利,行满腔热情僻求利于外,不能亲亲以亡其国也。“这个季姬,很可能是汉东诸姬国君的女儿,与罗联婚。”含有共同抵抗强楚的目的。至于把罗的亡国原因,归咎于季姬这个妇人,未免过分。但罗子胜楚而骄,发展为骄奢满腔热情佚,不能团结群众,却是亡国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1044公元前596年,罗国共存在448年,虽然罗国已经从历史上消亡,但罗姓并未消失,一直传承至今

罗亡国后,子孙便由熊姓改为罗氏,或为罗侯氏。《姓氏急就篇》说:”罗侯氏,罗国为楚所灭,其后号罗侯氏。“《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二也说:“罗侯,罗君之后,子孙氏焉。”《姓解》也称:“罗侯,即上罗国子孙,为楚所灭。有国日,尝封侯者,又自称罗侯氏。”《通志肥献迓浴吩兀骸奥藓睿蘧螅镂邑ァF涔谝顺巧街校笄ㄖ!薄堵肥贩后纪八》云:“罗,……后也入楚,有罗氏,罗侯氏。”苏轼《万石罗文传赞》中也说:“罗氏之先,无所见,岂左氏所称罗国哉。”国亡,以国名为姓,这些都是周、秦时期,亡国、失邑之君主、大夫的子孙所惯行的通例。

 遗民的迁徙
    楚武王灭罗是“灭国不灭族”, 只杀罗国统治者, 不灭宗族, 因楚与罗同宗同祖。灭罗后,为了在南征和北进时防止可能遭到罗国遗民的骚扰,便将其遗民迁往湖北枝江。另外委派能够与楚合作的人继任罗君。

当罗被楚灭时,还有一部罗人不愿降服楚国,他们和卢、庸遗民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于阆中,成为板楯蛮七姓之一,后来有的便融入于土家族。一继续西迁到北胜县,成为彝族的大姓罗氏。另一支则迁入贵州东部、南部,与于越、扬越融合为布依族,罗姓成为布依族的大姓。罗姓布依族人是古罗子国之后,罗子国被楚文王徙至湖南省汩罗后,在那里定居过一段时期。后来,有一支又越过罗霄山脉到江西。据说罗霄山脉的得名也与罗子国后裔有关。再后来,复从江西西经湖南辗转迁到贵州,形成罗甸国和罗番。

楚武王灭亡了罗子国之后,为了在北进时,防止可能遭到罗中遗民的干扰,所以把罗的遗民迁到楚都丹阳附近的枝江,其目的与役使罗人修筑丹阳城有密切联系,罗这时已成为楚的附庸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枝江地,故罗国。”《路史泛蠹桶恕芬菜担骸俺豕顺牵筢阒!薄锻ㄖ痉民族略》亦从此说。罗氏源流总赞曰:“宜城封爵土,周末徙枝江枝江县城(今宜都枝城)二十里传说有罗子国故址,即今枝江市顾家店镇罗姓较集中的罗家河村和罗家冲村一带

据清同治版《枝江县志》记载:“罗家冲离县十五里,接宜都界。”据称,这一带诸多罗氏居民,多为明代江西填湖广之移民,他们为秦代罗氏君用公之后裔。《罗氏通谱吩戳骺?/span>》曰:“君用公终于长沙,珠公起自豫章。故后世通称豫章郡——是为郡名之始。”他们认为:“今考其迁徙之时代,或远在宋初,或近在明代,虽派衍各别,而溯其本源,实同出一祖,此历届谱牒之所由合也。是为南迁之始。”

到了楚文王时,由丹阳迁都于郢,因罗在枝江,逼近郢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楚文王又将罗的遗民迁到今日湖南汨罗,《汉书返乩碇尽吩兀骸俺ど彻尴兀庇咳眨骸俺耐踽懵拮幼灾哟恕!?/span>

杜佑《通典》称:“邱州,古罗国地。”指定的是岳州南境一带。《路史饭捅吩疲骸敖裉吨嬉醵绷镉新薰食牵刂尴兀何拗荨!薄抖潦贩接呒鸵肪戆耸兀骸奥尴爻牵呵锸甭薰病!?/span>

光绪《湘阴图志》卷六沿革表示:楚文王灭罗,而徙都郢,乃从宜城徙罗丹阳(枝江)《江西大成谱》记载罗氏始祖凌甫公嗣孙守陇公于周慎靓王辛丑年,领家属二十八口,由枝江迁于岳州平江县居焉。

湘水之阴的罗国故址在汩江南岸,今汨罗县西北八里的屈原农场蚕桑场。罗子国城遗址尚留有继续的城垣和护城河遗迹。1957年,湖南省博物馆曾在此发掘,发现城垣东西长490米,南北宽400米,城北廓保存较好,墙基宽14米,高3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内西南部有长25米、宽7米的土台,堆积有筒瓦、板瓦及绳纹陶片。城赴东面有文化遗物和墓葬,出土有灰陶绳纹鬲、豆、罐及一些绳纹硬陶片等。从出土的陶器的质地、器形、纹饰来看,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陶器风格基本一致。可知,城址的时代当属春秋战国时期。与罗子国迁此立城的历史吻合。

罗子国的活动范围,在麋子国的南面,约在今汨罗江流域。由于罗人的关系,把一条无名溪江改为罗水。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洞庭之南,罗水出焉。”《清一统志》云:“卢水源出卢山,南流迳故县城,至双江口入汩,以其流迳古罗县,故一名罗水。”卢水是罗水的一,应是先因罗国所在而叫罗水,罗水流入湘江处叫罗渊,见于《水经注》,因位于罗水与罗国故地,才叫罗县。
    到了罗国第24世君主万通时,罗国的国势已渐衰微,楚庄王十八年(公元前596年),楚庄王想起楚武王四十二年春楚伐罗失败,心中大为不快。为报荒谷之耻,于楚武王灭罗九十五年之后,再次派出大军灭了罗国,万通从罗国出逃到下邑,罗国的宗室也自此星散。 在逃出罗国的宗室后裔中,有两支脉又建立了远离楚国的两个“罗国”。一支罗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罗斛国”;一支罗人转辗迁徙到贵州,其后人建立“罗甸国”。 

光绪《湘阴图志》卷二十水志:“案罗水源出巴陵罗内(一名罗里),以北斗岭周环罗列其中,有三源九井,谓之罗内,故得罗水之名,”其实,“罗水源出巴陵县葛藤尖”,即今岳阳县渭洞乡桂峰村葛藤尖。罗水西流叫枯港,三十五里经罗内,再西南流叫松溪,以下才叫罗水,八十八里至汨罗县红花乡双江村的小江口入于汨水,才合称汨罗江。清末“夏时涨水,深约二丈有奇,面阔约三十丈;冬时涨落,不通舟楫。”罗内的名称,系罗国活动之地,并非“周环罗列”而名。
    在汨罗江北岸的楚塘乡楚南村有汨罗山,又叫罗山,屈子祠前有罗渊,皆以罗国活动地域而名。罗子国以北就是麋子国的活动范围。到战国初,楚于今湖南一带置黔中郡,而罗、麋等附庸国宣告终结,都统辖于黔中郡。

从宜城封爵建罗子国,周末徙枝江,楚文王又将他们迁汨罗到楚庄王灭罗止,罗子国的存在,共经历了40世君主,其世系如下:

1世:郐公,讳匡正,罗氏得姓始祖。出生于商纣甲寅年(公元前1098)。因辅助周文王夫于灭纣有功,周武王三年封子爵。初封湖北宜城,徙枝江。据《罗氏族谱》记载,匡正封地,共有南漳县等80里。由于当地有一条罗水,所以定国名为罗。

2世:昌允,讳宣,号奕芳,郐公长子。商纣受辛公元前1083年戊辰生。荫袭为都司。原配叶氏,次娶郝氏。生子三祯、祥、禧。昌允公32岁生祥公。

3世:祥公,讳祥德,昌允次子。周成王已亥公元前1051年生。荫袭卫守府推官。原配刘氏,次娶章氏,三娶梅氏。生子甲应、中应。祥公26岁生甲应公。

4世:甲应,讳隆,祥公长子。周康王甲子公元前1025年生。荫袭仕江南扬州刺史。原配周氏,次娶孟氏,三娶毛氏。生子三文波、文海、文沧。甲应公岁24生文波公。

5世:文波,甲应长子。周康王丁亥公元前1001年生。世袭子爵。原配东方湛氏,次配周氏。生四子德、善、安、隆。文波公24岁生徳公。

6世:德公,讳象贤,号德智,文波长子。周昭王庚戌公元前977年生。原配南宫氏,次配邱氏,三配伏氏。生子二凝蝟、凝蝠。徳公49岁生凝蝟。

7世:凝蝟,讳操,德公长子。昭王乙亥(公元前928)。生。世袭爵侯。原配王氏,次配胥氏,三配李氏。生子三进贤、进贵、进贡。凝蝟公岁生进贤公。

8世:进贤,讳真,凝蝟公长子。周穆王乙亥公元前1008生。世袭祖爵。原配王氏,次配颛孙氏。生子三宏、容、宜。进贤公51岁生宏公。

9世:宏公,讳顺,号慎之,进贤长子。周穆王乙丑生。公元前957年世袭祖爵。原配卜氏,次配张氏,三配陕氏。生子二璇、施。査: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02年)、周穆王乙丑即周穆王三十二年;周穆王,在位55年;又称周显德四年(公元前957)。宏公26岁生璇公。

10世:璇公,讳严,字琢先,宏公长子。周懿王四年庚寅(公元前931),生。世袭祖爵。原配程氏,次配莫氏,三配汪氏。生子一辇。璇公26岁生辇公。

11世:辇公,号日通,璇公之子。周孝王丙辰(公元前905)生。世袭祖爵。原配李氏,次配鲁氏。生子二赞、舜。辇公23岁生长子赞公。

12世:赞公,字胜,辇公长子。周夷王戊寅(公元前882)生。世袭祖爵。原配卜氏,次配李氏,三配韦氏。生子三静、仲、晏。赞公28岁生长子静公。

13世:静公,号善,赞公长子。周厉王乙已(公元前854)生。世袭祖爵。原配汤氏,次配卜氏,三配张氏。生子四洪统、洪美、洪吉、洪彦。静公19岁生长子洪统公。

14世:洪统,讳郁,字岩,静公长子。周厉王丙寅(公元前832)生。世袭祖爵。辛未年平王即位东迁,王室渐衰,号令不行,列国干戈烟起。公仍守城坚固。原配彭氏,次配端木氏。生子一彦一。洪统公15岁生彦-公。

15世:彦一,讳和,洪统之子。周宣王甲申(公元前817)生。世袭祖爵。固守城廓。配陆氏。生子二班、瑶。彦-公16岁生长子班公。

16世:班公,讳煌,号怀沙,彦一长子。周宣王庚子(公元前801)生。世袭祖爵。周平王东迁后,桓王十三年甲戌,楚庄王督假道伐郧、绞二国,战于蒲骚,胜之。遂虎视汉东,因此起意并吞罗国。使屈瑕、斗廉领兵伐罗。屈瑕狃于蒲骚之役,恃勇自用,轻视罗为小国,兵渡鄢水,行列不整,且不设备。于是罗师郭伯嘉与班公商议,会南蛮卢戎国之军于鄢水,合兵攻击。遂至大败楚师。屈瑕羞归楚国,逃到荒谷林中自缢而亡。时人赋诗云日:“胆略骁勇楚屈瑕,征郧伐绞智堪夸。奈何不慎罗侯戟,空使功名丧谷崖。”事见《春秋传》并《宜城县志》。原配田氏,次配黄氏,三配夏氏。生子三震、雯、零。班公16岁生长子震公。

17世:震公,讳广英,班公长子。周宣王丙辰(公元前785)生。世袭祖爵。以鄱水胜楚。原配张氏,次配颜氏,三配乔氏。生子三博吉、博告、博古。震公14岁生长子博吉。

18世:博吉,讳宣溥,号先博,震公长子。周幽王庚午(公元前771)生。世袭祖爵。以鄱水胜楚。原配淳氏,次配郭氏。生子二乾、坤。博吉28岁生长子乾公。

19世:乾公,讳尊太,博吉长子。周平王戊戌(公743元前)生。原配蒋氏,次配郭氏。生子四晖、旺、畦、暄。乾公27岁生长子晖公。

20世:晖公,讳焕彩,乾公长子。周桓王乙丑(公元前716)生。世袭祖爵,国势渐衰,被楚吞税。原配傅氏,次配韩氏,三配曹氏。生子二缙、绅。乾公55岁生长子缙公,有疑。

21世:缙公,晖公长子。庄王癸已(公元前688)生。后游于鲁国授学,创办罗氏学馆,曰“儒林堂”。晚年撰《儒林罗氏源流记》。有鬲氏生敬、敦。世袭祖爵,渐衰,被楚并吞贡税。原配饶氏,次配姚氏,三配张氏。生子二敬、敦。缙公19岁生敬公。

22世:敬公,缙公长子。惠王壬子(公元前669)生。世袭祖爵,国势渐衰。被楚吞税。原配程氏,次配姬氏。生子一家斯。敬公17岁生长子家斯。

23世:家斯公,敬公长子。惠王已巳(公元前652)生。世袭祖爵。国势尽衰,被楚吞税。原配惠氏,次配戚氏,三配宦氏。生子三万忠、万通、万严。家斯公生万通公。

24世:万通公,字思晦,家斯次子。襄王辛卯(公元前630)生。定王乙丑,楚报荒谷之耻,侵占罗国。公遂出亡下邑,避隐襄阳黄龙洞金瓜墟,山野草林居焉。公薨于蓼宗室,国人逃奔散处。娶骆门茅氏。生子二芳噩(长子逃蜀,合家十九口被楚杀)、苍噩。万通公25岁生苍噩公。

25世:苍噩公,讳仓,万通次子。定王丙辰(公元前605)生。随父逃难襄阳黄龙洞金瓜墟,山林草野居焉。原配姬氏,次配李氏,三配逢氏。生子二砧、研。苍噩公22岁生长子砧公

26世:砧公,苍噩长子。原配巢氏,次配史氏。生子二礼延、元延。研公讳虬,号守良,苍噩次子。简王戊寅(公元前583)生。楚併国,父子逃难黄龙洞山中居焉。原配李氏,次配巢氏。生子三利超、利远、利达。砧公35岁生三子利达公

27世:利达,讳闻韶,研公三子。灵王癸丑(公元前548)生。国亡家弱,逃散川上。配关山叶氏。生子一秀扬。利达公15岁生秀扬公

28世:秀扬公,讳世正,号瑞杨,利达之子。景王庚辰(公元前533)生。隐居衡州铁炉门。原配单氏,次配刘氏。生子五、明、学、步、涯、圃。即古罗子国猛烈公之;永芳公之子:程远、程鹏与程政公是堂兄弟却未载入谱?存疑待考。秀扬公42岁生次子学公明显有误。

29世:学公,讳国柱,号学文,秀扬次子。敬王庚戌(公元前491)生。国被吞灭,隐逸黄龙洞金瓜墟山林茅屋居焉。原配吴氏,次配彭氏,三配张氏。生子一程政。学公25岁生程政公

30世:程政公,讳亿,学公之子。周贞定王乙亥(公元前466)生。斯时王室微衰,各国诸侯多僭。公窥天下无道,不求闻达,逸居楚南洪洞,自称洪洞高士。故今尚存罗洪洞。原配周氏,次配陈氏。生子二秉、乘。程政公29岁生次子凌甫公

31世:乘公。讳凌甫,号益,程政次子。周考王甲辰(公元前437)生。周烈王闻,初为狠守。公晚年,显王时佐秦有功,受封益伯侯,复兴罗国。都于南郡之枝江。生子二图南、圆南。凌甫公17岁生图南公

32世:图南公,讳萄,乘公长子。为建国始祖三十二世孙。威烈王辛酉(公元前420)生。荫袭父爵。任中军大夫,从陇西郡。原配陈氏,次配白氏,三配羊氏。生子三守陇、守、守凰。图南公18岁生长子守陇公。

33世:守陇公,讳宣,号连捷,图南长子。威烈王己卯(公元前402)生。荫袭祖爵。周慎觏王辛丑(公元前320年),82岁领家属二十八口,由枝江迁于岳州府平江县居焉。其后因居潭州,即今之长沙也。原配吕氏,次配张氏,三配苏氏。生子二茂峻、茂岫。守陇公20岁生茂峻公

34世:茂峻公,讳忠,号中真,守陇长子。居任职陇西而居焉。原配江氏,次配姜氏。生子二宗光、宗邝。茂岫讳直,守陇次子。为建国始祖三十四世孙。周安王己亥(公元前382)十二月十六日寅时生。配韩氏,从陇西郡。生子三宗誉、宗觉、宗举。茂峻公21岁生宗誉公

35世:宗誉公,讳弘,茂岫长子,为建国始祖三十五世孙。周显王庚申(公元前361)十月望日生。从陇西郡。原配夏氏,次配魏氏。生子二科屏、科呈。宗誉公20岁生科屏公

36世:科屏公,讳庶,号愉山,宗誉长子,周显王庚辰(公元前341)生。周赧王壬子年仕泰皋都守,历官御史中丞。原配曹氏,次配魏氏。生子四廷荣、廷华、廷升、廷高。科屏公22岁生长子廷荣公

37世:廷荣公,讳裒,科屏长子。慎靓王壬寅(公元前319)生。秦始皇癸亥仕四川成都太守,转拜御史中丞。原配徐氏,次配狄氏。生子三复任、复仁、复位。廷荣公19岁生长子复任公

38世:復任公,讳嗣薇,廷荣长子,周赧王辛酉(公元前300)生。仕秦为江南徐州太守,秦二世胡亥间为参军,升光禄大夫,拜进爵舍人。解组归田,仍居湖广长沙。殁,葬长沙天心角守陇公墓侧。原配宋氏,次配李氏,三配陈氏。生子三维翰、维怀、维垣。复任公18岁生维翰公

39世:维翰公,讳明文,字维汉,复任长子,周赧王己卯(公元前282)生。从陇西郡。秦二世时,职掌九卿,因号曰“九卿公”。配王氏生天朝、天富、天贵、天爵、天禄。维翰公多少岁生天朝公谱书未载,且天朝及君用是取名大忌不合礼制;身为命官更知朝庭法规;应属谱匠别有用心害我姓氏谋反证据暗藏谱中。

40: 君用公,讳均,字天朝,号道和,维翰长子,周赧王丙申(公元前265)生。文艺超群,道德全备,忠君爱国。秦始皇末,仕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令,督运官铁使,由洞庭城陵经过,被矶石覆舟,溺死洞庭。其女孝烈偕弟珍寻父不获,号泣投水死。其孝义感动天神。三日溯洄至南津港,抱父尸浮出水面,颜色如生。乡人感其孝义,将尸同葬南津港,并立碑表彰。迨宋理宗间,长沙司院为表其义感云天功绩,上奏朝廷。追封其女为孝烈灵妃,至今呼日“灵妃娘娘”;并封其弟珍为孝感侯。事载湖南长沙志。并在潭州立庙塑像祀之.即今长沙善化县小西门外河街,庙配祀麻痘娘、送子娘三尊合座。公原配郭氏,次配黄氏,三配路氏。郭氏生子珠;黄氏生子珍,女珏。君章袭兄职继任武陵县令,更名君赞,后仕罗县(今湖南汨罗市)县令。君用公20岁生罗珠公

    秦汉时,罗国遗民,有的留居长沙郡,有的东迁豫章郡(江西南昌),《广韵》云:“本自颛顼末裔,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太平寰宇记》卷一O六洪州载,豫章郡五姓中就有熊、罗二姓,一直到宋代,都是大姓,人才辈出,散布于全国各地。
    据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绢画古地图中,在江华县的潇水支流有一条罗水,当系一以罗人南迁于此而得名。至于西江中下游一带分布之区,至今壮族语称田为罗,即山间田之意,也说明罗人有一部分南迁至两广与骆越相融合而保留了很多以罗为名的地方,决非偶然之事。又有一支罗人则又向西南,从滇东、滇南迁入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罗斛国,后来并吞了暹国,便合称暹罗,即今泰国的主体,成为泰族的一部分。
    《经世大典总氛胁堵肌返摹栋朔吃盥菲性兀涸雷嬷猎迥辏薜罟髀薨⒉斓燃岸袈髀摅颇赏晾唇怠!对贩地理志》的《八番顺元诸蛮夷官》篇中则作:“罗甸国主罗阿察”,“罗阿资罗甸国遏蛮军安扶使”,又谓“八番,罗氏等国”,后又分别立八番、罗旬二宣慰司。在罗甸国置罗番遏蛮军安抚司。又设罗博县,今改为罗甸县。今罗氏仍为布依族中之大姓,为罗甸国和罗番的后裔。咸丰《安顺府志》卷一五《风俗志》载仲家七大姓中有罗氏有的罗人,则由湘北南迁于湘南,加入了瑶族十二姓之一,如广西龙胜的白水保存的瑶族《评王券牒》中署有罗道门、罗行,原存湖南蓝山县荆竹乡新寨村的《万福攸同,兰桂腾芳》瑶人谱牒中有罗竹奉。

据罗氏族人考证,古枝江罗国,是古罗国31世君主罗公元前366年所建,自称枝江罗国始祖。罗乘讳凌甫,号益,程政次子。周考王甲辰(公元前437)生。周烈王闻,初为狠守。公晚年,显王时佐秦有功,受封益伯侯,复兴罗国。都于南郡之枝江,楚南荆州府枝江县旧有罗国城,公所迁之处也。即今湖北省枝江市顾家店镇的罗家冲村和罗家河村一带。传曰:“周末徙枝江。”指公之南迁事。公复国后,追寻源流,取祝融火正(开宗始祖)徵字之韵,切匡正(罗国始祖)陇西之音,从郡叶音“陇西郡”,以国为氏,自此而起也。周显王庚辰殁,寿九十七。葬枝江城北,坐北向南。事载枝江县志。原配孙氏,次配袁氏,三配姬氏,四配董氏。生子二图南、圆南。图南周考王甲辰(公元前437)生;圆南威烈王辛酉(公元前420)生。凌甫公17岁生图南公

古枝江罗国君主经过46年的经营,传到33世守陇公就寿终正寝。守陇公,讳宣,号连捷,图南长子。威烈王己卯(公元前402)生。荫袭祖爵。周慎觏王辛丑(公元前320),守陇公82岁时,领家属28口,由枝江迁于岳州府平江县居焉。其后因居潭州,即今之长沙也。自古传“罗氏起脉,望出长沙。”公于周赧王丙辰年(公元前305)周慎靓王十六年八月初十日殁,寿九十八。葬长沙城内天心角,今墓迹犹存。原配吕氏,次配张氏,三配苏氏。生子二茂峻、茂岫。茂峻公生于公元前315年丙午,纪年为周慎靓王六年;茂岫公生于公元前305年丙辰,即周慎靓王十六年。守陇公20岁生茂峻公

北宋开宝年(公元968)柏林南房颖公曾主持编篡《豫章罗氏族志》,写《豫章罗氏源流总序》,先祖源流上溯到祝融。遵生后裔豫章32世仪贞公,唐末仕盐铁使还乡,由西山隐吉水,带去一份豫章世系谱北宋仁宗皇祐年(公元1053)裔孙元杰公(豫章第35世,仕直龙图阁学士)徙居福建宁化,再收集了永平、襄阳、长沙、豫章西山、山东、浙江等处的家谱资料,于114岁高龄督侄立行公(豫章第36世)纂修族谱,并集欧阳修、刘敞二先生作序,历时六年(1049-1054)告成,已经上溯到祝融,编撰了《罗氏流传世谱》。后来又征集到苏东坡为罗氏家谱写的《罗氏谱赞:豫章世家,洪洲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礼义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以此家声,遗风善俗。——眉山苏轼题

据枝江市顾家店镇罗家河村、罗家冲村一带的罗氏族人传承的江西豫章堂《罗氏族谱》记载:江西始迁祖罗珠公之父君用公 终于长沙,君用公的祖先居汩罗。而汩罗族人是由枝江罗国迁去。看来,今枝江市顾家店镇这一支罗氏族人历经了3000多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大变迁以后,他们重新找到了古枝江罗国的归宿,应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这些记载古枝江罗国的历史文献,对于我们研究枝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据考,枝江罗国旧址的罗氏宗祠在今枝江市顾家店镇罗家河村。罗氏字辈是:希修德传家 极烺 文明启运 忠厚延祥 永昌华记 从选慎邦

参考文献:

《周礼废墓俜罗氏》;《礼记吩铝罘季春》;《礼记方嘉罚弧蹲蟠昭公五年》;汉许慎:《说文解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郭璞:《尔雅》;唐杜佑:《通典》;宋罗泌:《路史》;元《经世大典总氛胁堵肌罚?/span>清代秦嘉谟补辑:《世本》;清同治版《枝江县志》;清光绪版《湘阴图志》;《清一统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民国三年《罗氏族谱》;民国三十年七月《罗氏通谱吩戳骺肌罚慌费粼松骸肚Ч胖ぱ艟邸罚ā度课幕?016年第6期);李粉良:《浅谈古罗国》;罗河胜:《罗子国的兴旺》;sec674(网名) :《古代有罗国吗?》卢旦华:《古代历史上的楚灭罗国》;罗厚兴:《流水罗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本文作者欧阳运森:枝江市董市镇马家冲村人;宜昌市夷陵区副县级退休干部)

 

 

1楼:大自然

发表于:2022/10/21 17:06:05
引用 | 字号[    ]
写得好!下了不少功夫!


回复区
您还未登陆,无法使用回复功能!请先登陆注册

CopyRight © 2015-2030 www.zhlswhw.net 【罗氏文化网】

主办:罗氏宗亲联谊会 承办:豫章文化研究院 总顾问:罗河胜 

编辑:罗元 … 电话:(0)134 3536 5888(罗元) QQ:251547599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旺福路三号天正花园岭南设计院 邮编:517000

粤ICP备17085232号